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黎 玲
[导读] 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黎玲
        南宁市碧翠园学校  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当前,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部门也对素质教育这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更加注重和关心,通过对学生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这个环节,进一步促使学生可以在情感互动当中获取更多的思想启迪,充分地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对此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本文就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当前,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部门也对素质教育这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更加注重和关心,通过对学生开展散文阅读教学这个环节,进一步促使学生可以在情感互动当中获取更多的思想启迪,充分地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对此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1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1对散文文体认识不够充分
        受教师对散文文体认识不足的影响,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散文的个性化语言、内容和情感。教师采用常规的作者生平事迹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梳理、作者表达情感体会等方式指导教学,令学生无法将散文与其他文体准确区分,学生对散文的解读也会出现较大偏差。
        1.2主观情感替代作者情感
        散文,通常能够直抒胸臆地去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阅读散文不似阅读小说,是与作者的直接交流。胡适《我的母亲》是真情实感的融入,除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也有作者矛盾的内心——但是作者的内心,痛苦与挣扎,是我们很难感悟到的。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情感感受,还会加以情境创设,如《苏州园林》的学习中,会直接播放一些园林景色的幻灯片(《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不是散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使学生在阅读之前已经有了基础的情感构建,然而这样的情感构建,是以主观代替客观的,是学生的情感,而非作者的情感。
        1.3语言品味不够深入
        教师教学中更侧重于向学生输送人文思想,在散文语言方面品味得不够细致,对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一方面,受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影响,无法依据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散文语言进行精准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设置的阅读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使学生的理解和运用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2.1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领会散文意境
        在对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制定一些相关的、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结合现代化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散文阅读的教学这两个部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程当中的散文阅读方面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散文阅读掌握的水平。散文本身就属于一种文学方面的题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阅读品味,同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散文的时候,阅读这个部分以及朗诵这两者都是共同进行的。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散文朗读教学这个环节更加注重,同时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设身处地体会散文当中所表达的一种意境,从而可以对散文当中的情感部分更好地把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当中的真正内涵。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晨读这段时间之内朗诵这篇散文,从而对这篇散文的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得到更加深刻的体会。

学生在自己阅读《济南的冬天》的时候,其中有一段话写道:“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暖的天气,济南真是算个宝地。”通过朗诵之后,学生就可以对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充满的喜爱之情充分地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作者想要表达感情更好地掌握,更加容易去理解,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去学习语文散文阅读。
        2.2注重细节,欣赏文美
        在散文学习中,应当进一步关注到篇章中的细节之美,因为正是这一笔笔伏笔、一点点别出心裁的设计,为教学工作带来丰富的体验。在散文教学中,实现教学策略的创新,不妨围绕散文本身进行亮点的挖掘。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中内涵丰富的抒情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时,理应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深入分析。这样的句子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字面的: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花依然会盛开,人依然要生活,要在生命的长河中好好生存下去并焕发光彩。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反思:在家人和自己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在很多初中散文中,都藏有这样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构成了阅读中的独特部分,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到散文中熠熠生辉的部分,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散文阅读中,掌握阅读的真谛。
        2.3紧扣散文标题,让学生根据文眼分析体会
        在一篇散文当中,标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标题当中都可以将文章当中的中心思想有效地概括起来,或是能够将文章当中的人物、地点以及环境充分地揭露出来。通过标题,学生也可以获取更多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对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含义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尽可能地紧扣标题内容,进而可以通过了解标题内涵来充分地体会到该篇文章的主旨含义。这种方式对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更加有效的,能够适当地联系散文标题以及文章当中的具体内容,从而可以使散文阅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关注学生,注重学生体验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开展教学时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可采取措施有:(1)面向全体学生和尊重个体。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一定成长,同时利用问题分层、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在团队合作中彰显自身优势,并在合作、讨论中实现优势互补和个性化发展。(2)归还学生权利。首先归还学生散文阅读时间,学生除了可以阅读教材内的散文,还可以自主阅读感兴趣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利用多媒体、情境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获得更多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使学生乐于思考和爱思考。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自身的阅读效率的培养更加重视,同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技能掌控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在课堂学习当中适当地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可以充分地结合一些相关的教学元素以及散文阅读教学,从而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比较良好的教学元素以及散文阅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伦平.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对策刍议[J].语文课内外,2019(16):150.
        [2]王惠军.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难点与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9(7):158-159.
        [3]黄霞.关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24(11):65-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