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何道莲
[导读]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载体,它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形式制作
        何道莲
        北海市海城区逸夫小学  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微课主要是以视频形式呈现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载体,它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形式制作,与教材、课程密切相关,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制作和运用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对小学生能够形成有效调动,作用十分突出。本文分析了微课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重点结合小学语文案例阐述了微课应用的路径和方法,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也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手段和模式十分契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挥显著作用。微课就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形成的全新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显著作用,不仅可以塑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路径进行探讨,无疑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微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微课是 “微缩课程与微缩课堂”的简称。按照权威定义,微课指的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所以,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基本特征,时间通常控制在10分钟以内,营造资源“小环境”,用优美的音效,炫动的画面,生动直观的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十分广泛。一方面,微课可以有效塑造课堂情境,调节课堂气氛,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热情。在小学生看来,集成了视频、音效、画面、文字等多重信息的微课不仅很“对胃口”,而且显得轻松愉悦,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需求。所以,微课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是极为显著的,这也是教师重视微课的原因。另一方面,微课是对教学内容的精华集萃和压缩,在单位时间内用视频形式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教材与课程内容,可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同时改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让“教与学”的转化更为自然,更有效率。因此,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微课的应用价值十分广泛,其功能性要得到足够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路径及建议
        微课之于小学生有着巨大吸引力,原因就在于微课就是生动形象且直观多元的,同时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大相径庭,完全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统筹微课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设计精细策略和方案,提升微课的应用水平,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立足语文教材与课程,精细化制作“微课”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取决于微课的“课”如何制作,以及制作水平的优劣。只有根据语文课程与教材的实际情况,把握课文、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重点课文与知识点作为微课制作的对象,同时添加适宜的素材,才能丰富微课的内容,让微课充满“技术含量”。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并非教材中每篇课文、每个知识点都适合制作微课,微课制作的对象一定是重点课文、古诗文与知识点。同时,微课是视频形式呈现的课程,因此对内容也有要求。如,一些抽象特征突出的语文知识点就不能作为微课制作的对象。另外,教师必须精心制作微课,切实提升微课设计与打磨水平,这样才能呈现出立体化、多层次的微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中,“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些描写爬山虎样子的句子,学生很难想象出来,此时恰到好处地播放微课,结合图画介绍爬山虎的具体形态,再与文中句子有机结合。这样既赏析了比喻句的妙处,也辅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能够切合教材内容,强化教学的深度。
        (二)以微课烘托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微课实际上是情境教学最好的“工具”,或者说微课本身就具备塑造课堂教学情境的功能。微课情境的塑造可以进一步活跃小学语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徜徉在语文课堂中,摆脱语文知识或课堂任务的束缚,全身心的投入到视频音画营造的场景中。用微课形式能够调节语文课堂的气氛,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大有帮助。尤其是小学语文的许多重难点内容往往缺乏具体表述与展现模式,所以小学生在抽象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微课的办法,可以很好的提升小学生的理解水平,让语文课堂更具空间感与立体感,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实现知识点的传输。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观潮》这篇课文中“潮来时”这部分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壮观的钱塘江潮》。首先,播放江潮来时的录音,有闷雷滚动的声音,山崩地裂的响声,让学生想像,达到“入境”的效果。其次,让学生们诵读课文,并想象大潮场景,形成画面感,提升理解能力。
        (三)巧用微课教学方法,打通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节”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点所在,而微课形式的呈现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诉诸于语文教材与知识点的听、感受和说。但小学语文培养的是小学生的全面能力,所以微课在此方面也要发挥具体作用。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设定以微课教学带动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方案。具体的,老师可以在授课前几天给学生们部署阅读任务,主要让学生们自己找实体书或电子书,亦或是上网查资料,阅读与地球相关的文章、报道,形成对地球知识的基本认识。然后,老师根据《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内容制作精美的微课。到了课堂授课时,老师可以先见解课文基本内容,之后放映微课视频。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小声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在微课结束后,老师可以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以自发或点名的形式让部分学生根据前几天的阅读情况与今天上微课的状况,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所思所想,供全班同学参考,并由老师给出简要的点评。微课结束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写短文的任务,围绕着今天微课的感受与前几天阅读的情况,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通过类似的办法,围绕着课文与微课,能够进一步打通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可以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锻炼阅读习惯和写作思维,形成全面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合来看,用微课形式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显著意义,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微课生动形象、直观明确,契合小学生的身心需求,同时可以展现语文课本与教材没有的内容,对活跃课堂气氛、拓展教材形式都极为益处。要立足学生需要,精细制作,突出重难点,密切与教学的关联,最大程度提升微课的应用价值,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裔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微课[J].文教资料. 2019(11)
        [2] 王艳红.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学周刊. 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