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单助力语文新课堂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 辜夕兰
[导读] 2019年秋季,小学语文全部使用“部编版”教材,教材的更换,

        辜夕兰   
        重庆市渝北区五星路小学校  
        
        2019年秋季,小学语文全部使用“部编版”教材,教材的更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要怎样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避免课堂教学只有教师与个别学生对话和交流的怪象;怎样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怎样去提高“教师的导”,增加“学生的练”……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去开发学习单,而学习单的使用,就有效补充了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这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预习单,助力课前预学
        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对于每篇课文只会标标段落序号、读读生字词、读读课文,千篇一律,对于学习起不到大作用。因此,老师要为学生作一个“规划”,让学生预习时有章可循,预习单就是老师给学生的一个“预习拐杖”。
        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的教学中,我设计的“预习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读”为快。课文我读了( )遍,共用了( )分钟。主要是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为主。
    2.字词擂台。要求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易混淆生字的读音,不理解的词语,对于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我会提出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对于课后的“蓝色”多音字,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已有的知识进行扩词。
    3.把握内容。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给学生不同的“拐棍”。叙事类课文,如《三国演义》《景阳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故事山”或“情节线”,去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写景的文章,如《太阳》《松鼠》,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梳理关键信息。
4.我的问题。读了课文,让学生试着提一两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去解决。
        5.我的资料袋。引导学生抓住与作者、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历史等,主动去查找并收集资料。这部分的内容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可以通过打印、粘贴、勾画或是摘录的方式来完成。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一方面拓宽了知识面,增强搜集了解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习课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如果能通过预习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地学会梳理知识,独立完成自学,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学习单,助力课中共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地,用好学习单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环节的层层推进,学习单也不断变换着身份,巧妙地出现,默默地助力课堂教学。
        1.语用单——落实语用训练点
        崔恋教授曾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小学语文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彰显语言文字学习的价值,而练笔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去寻找课文的仿写点,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技巧,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由害怕到信任的?”在关注相关描写时,引导学生把目光聚集到内容本身,出示学习单,从不同颜色的词句中去梳理出“时间先后、距离远近、动作亲疏”这三个方面。接着,以“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为开头,围绕这三个方面去写出珍珠鸟和我的亲密相处瞬间。有了这样的支架,学生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都有独特性,所以许多课文都留有空白,给学生能思考与回味的余地,从而达到深刻的自主理解和感悟。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对课文留白处采用“补白单”方式,让学生去思考、去挖掘,对课文也会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体会到“我”当时那种愧疚、感激等复杂的心情时,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通过写,加深了学生对“我”复杂心情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牛郎织女》时,牛郎和织女第一次见面的情节一笔带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胆想象,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出示学习单,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梳理出牛郎织女各自的表现,再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研学单——突破教学重难点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途径自然是多种多样的,而我们设计一张研学单,搭建阶梯,架设支架,突破重难点,即是其中有效的一种途径。
        如在教学《跳水》时,在探究“水手们的几次笑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这一难点时,怎样去突破呢?这时我们可出示学习单,借助船形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出描写水手几次笑的词句,并找出每个时候猴子和孩子的表现的关键词。(见图1)通过这样直观的呈现,学生容易理解到是水手们的笑在刺激着猴子,让猴子更放肆地去逗弄孩子,同时水手们的笑也伤害着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在不顾一切追猴子的过程中,一步步走上危险的横木,水手们的笑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图1:
        
        3.评价单——点亮习作闪光点
        人们常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对于单元作文,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写出合格作文来,但缺乏亮点。怎样去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习作呢?我们可根据单元习作的要求,精心去设计“评价单”。如在教学五下第六单元的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时,学生习作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从结构到内容,从语言到表达。对此,结合习作要求,可设计以下的“评价单”,(见表1)再结合重点内容,以范文的形式,依据评价单,引导学生评议,给出修改意见,再修改,学生后面的习作就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1:
        评价标准    三颗星(  )    两颗星(  )    一颗星(  )
探险小队整装待发    装备合适
后文用到    装合适    装备不合适
奇妙见闻一路探索    略写旅途中的奇妙见闻    略写见闻    没有见闻
险情发生千钧一发
智慧求生齐想办法
心情随之起伏变化    困境和求生方法写具体
写出了心情变化    较具体
无心情变化    不具体
无心情变化
合理想象生动表达    基于现实
合理想象    想象有些不合理    想象很不合理
        
        三、拓展单,助力课后延学
        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超越文本与课堂,所以一篇课文结束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余、课外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不断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前可向学生发放学习单,(见表2)抓住学生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完成学习单的前两项,课前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对他有什么认识;课文学习之后,对他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课后,又读了他的哪些故事,对他有什么新的评价呢。通过一个学习单,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大大增强了阅读兴趣,真是一举几得。
        表2:
        人物            课前            课中            课后
        诸葛亮            故事:                        故事:
                    认识:                        认识:
        
        在教学中,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效地设计学习单,能最大限度地助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形成语文能力,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迈向新台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