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伯寅
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中国古代雕塑源远流长,优秀艺术作品数不胜数,雕塑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类别,也涌现出了大量精美的代表佳作,秦汉雕塑更是古代雕塑的集大成时期,无论从造型手法,加工工艺,体量规模,秦代雕塑都是立体造型之楷模。雕塑分格明显,造型独特,造像手法既体现出历史时代的大气,又蕴含着古人的审美智慧和浪漫构思,巧妙,精致,具有浓烈的传统文化印记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古代雕塑;秦代雕塑
秦汉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可谓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空前绝后,创造者们有超越现实的想象能力,也有借助艺术形式表达现实生活的技术手段,思想和技艺层面高度统一,带有鲜明的北方文化的特质。
提到秦汉雕塑,首先想到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也显示出了强烈的秦风故貌。秦始皇兵马俑从体量上来说,单个造像巨大,有真人大小,从数量上来说也属于大型墓葬雕塑,有近8000多尊,这种大规模的写实造像是比较罕见的。俑坑内陶俑一字排开,有极强的秩序性和纪律性,视觉上极为震撼。
古代工匠在泥塑的制作和分工上非常巧妙,将数量庞大的俑像细分为若干组,每一组都有一个负责人,统筹该组的俑像创作工作。兵马俑属于大型陶俑,在制作方面,难度很大,首先要考虑是雕塑的重心。兵马俑大多数动作,形态不会特别夸张,动态随着俑的身份不同呈现出相对较为静止或是小幅度扭曲,这样的造型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8000多尊兵马俑有序排放在一起,气势恢宏,有编制,有规划,服从调度,强化了视觉方面的高度统一。
首先,从形象上来看,兵马俑也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千人千面,每一个俑的面部造型,五官,表情都不一样。俑在制作方面,由于内部并没有雕塑骨架做支撑,所以工艺相对复杂,完成时间也较长。所有的俑像都是先从底部做起,采用的手法不是传统的雕刻法,而是泥条盘筑法,这个方法有几道工序。一开始就要找到合适的泥土做原材料,泥土的选取上有一定的标准。在当地,最为上乘的材料就是红胶泥,选好泥土位置时,先把表层的杂土杂草清理干净,然后纵向向下挖大概一米左右,找出干湿合适,杂质较少的红胶泥,选取粘性,胶性,软硬适中的泥土进行挖取。在泥条盘筑时,先将泥搓成直径小臂粗细,半米大小的条状,然后一条一条盘上去。
盘筑时,由于胶泥本身水分保持较好,但相对较重,考虑到重心的原因,古代工匠先盘到泥的重量差不多的时候停止,从内部先把泥条用手掌抹平,把泥条和泥条之间的缝隙衔接好,然后,在外部表面进行雕刻,雕出俑的装饰物和衣物,等待一段时间,阴干,随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向上制作。这样很大程度上保持了雕像的重心,避免了坍塌的风险。个别俑的四肢是单独制作,然后安在躯干上,有些俑的头部也是单独创作,最后拼接而成。
其次,兵马俑身份不同,姿势动态也大不相同,有将军俑,跪射俑,立俑,武士俑,鞍马俑,百戏俑等等,俑像造型各异。个别俑像铠甲上的甲片,也是一片一片先独立制作好,然后串起来,造像手法采用整体简化,着重线刻的方法。俑的发髻,装饰,鞋子,并没有繁复的细节,造型随着身体结构的变化,进行高度概括,强调饱满感,强调整体感,强调视觉的外在张力。据考古研究,兵马俑颜色鲜艳明亮,多采用红,黑,绿,蓝,白等矿物质材料做颜色,颜色厚重,有时需敷几遍颜色来完成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程度。在进窑烧制的时候,考虑到热胀冷缩的原理,兵马俑在单个制作时会主观上做的略微大十几厘米,这样在最后呈现出来的俑的大小基本上接近当时秦人的人物比例,这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再次,在兵马俑的裙角或者衣服底部,通常都会有一些文字,记录着当时负责该俑像制作的工匠姓名,进行合格检查,很好的保证了俑的出产质量,也体现了古代工匠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在车辆马匹的制作上,同样是精彩至极,马的体态匀称,马头雕刻精致,嘴巴微张,眼睛圆润,整个躯干部分线条流畅,舒展,四肢刚劲有力,结构清晰,马的鬃毛和尾巴采用高度概括的几何形态,极具装饰性。马身上的物件采用线刻的手法,细节刻画到位,富有趣味性。其中四匹铜马车更是庄严肃穆,美妙绝伦,也同时揭示了秦代青铜铸造的娴熟工艺。
秦代雕塑的风格手法,以及造像特征侧面反映了当时秦朝的综合实力,体现了秦代的大国壮阔,独具一格,先秦之前的雕塑语言主要以塑造为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雕塑的“加法”,以体量的堆积和体块的二次组合,用抽象形体重新划分雕塑的正负空间,雕塑的理性成分明显,功能性雕塑物件居多,装饰元素较强。相比较之下,秦代雕塑可谓是大规模的进行创造,这种大格局下的整体创意和气吞山河的宏伟规模,更加展现出了秦朝的国力军威。俑像采用写实的手法,更加贴近观众,更容易表达现世生活,理解起来比较直观,纪念式较强,也为之后的汉代雕塑的艺术主题创造了环境。
秦代雕塑质朴大气,道法自然,注重人物动物的写实关系,动态含蓄,造型饱满生动,简约但不简单,富有哲学思考。对汉代的优雅造型和浪漫的审美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中国雕塑的趣味性和独特性,也为中国古代雕塑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教科书 美术鉴赏》[M].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7.
[2]《中国艺术简史》[M]. 杨先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3]《中国雕塑艺术》[M].赵萌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