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顺
褔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362300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目,教科书中的习题形式单一,学生练习的所学知识时,不能很好地突出学习效果。而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将所学知识回归生活,只有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深入理解这门课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校本作业;人教A版
1 校本作业设计的三个重点要素
首先,学生要学会正确理解与阅读,学生要学会一种知识,不只是在记忆中储存这个知识点,而是理解这个知识点,只有把知识理解透彻,才能熟练应用在各个方面,例如在学生学习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时,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完全学会,而做题时的正确率只有一半,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就是学生没有读懂题屁,还有可能就是学生把题理解错了,或者读题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有时,在做题是教师总是反复提醒学生多多读题,仔细读题,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与所学知识点相结合,找出适合问题的解答知识点与思路,有些学生在做题是总是不能透彻地理解题目,经过别人的指点反而很快给出答案,这种情况就是学生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尤其是在高中数学中运算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教师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作为高中生不应该犯的错误,就是学生的在答题过程中思路全部都对,就是最后一步给计算错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是思路对,计算步骤全部错,这两种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学生自己也很难接受这种结果,发生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把心思放在了更难得题目当中去,而不是把心思放在每一个答题步骤上,学生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结果往往是比应得分数低太多,这种运算十分的情况往往出现在幂数运算、指数运算、对数运算等这种复杂的运算题中。最后,学生的逻辑能力在数学中是最重要的学习条件,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题都是由已知条件一步步推理得到结果的解题过程,传统的应试教育效果虽然好,但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解题的步骤,记住解题的模板,忽视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在考试时遇到没有背过的题目,其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多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要以为深埋传统教育的深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读题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 校本作业的具体做法依据
教师可以指定以“了解课程体系”为目标的校本作业具体做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入体会数学体系,根据人教A版必修三第二章节统计,设计一套课下练习题供学生在课下选择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对学生列出不同的作业单,针对学生个人提出学生的改进方案,帮助学生补全学习上的短板,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依靠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来使学生提高成绩。例如教师在面对经常出现幂数知识犯错的小A同学时,教师可以先分析小A同学为什么总在这个知识点出错,是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还是运算时的粗心大意造成的,教师可以在辅导小A同学时仔细观察小A犯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重点辅导,面对大大咧咧的同学时,教师要注意对其仔细认真态度的教育,这种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的错误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对待这种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写作业时必须把答题步骤分条列点仔细的写下来,不允许省略,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面对做习题中经常询问问题的同学,教师要耐心地解答,有些学生是因为没有对题目理解清晰或者是阅读题目时出现偏差,才会一直找老师询问解题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多次仔细阅读题目就可以找到解题的方法,做题是不要贪图做题速度而不注意做题的准确率,其结果得不偿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耐心仔细教导他们。
3 校本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可以做出一些细小的改动,例如可以在设计题型时增加一些趣味性,减少学生在疲劳的学习中的烦恼情绪,如果学生在长时间面对作业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抵触情绪,这时候吸引学生的兴趣就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空间几何体时,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可以从身边常见的建筑物出发找作业,让学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描述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的学习中逻辑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最为显著的。罗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有了具体的象形,这样会使一些在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慢慢地摸索到学习逻辑思维的窍门,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也提现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4 结语
教师可以通过对校本作业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使学生脱离传统教育的题海战术,把时间放在有意义地学习上,教师只有对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具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把握、有方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谢万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实施问题导学的策略研究[J].数
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
[2]解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
学,2017.
[3]刘云.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使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