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预习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 宫梦莉

发表时间:202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宫梦莉
[导读] 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前在高段语文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本身对于处于语文高段时期的学生来说,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其形成有核心素养、自主学习意识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要开展有效的预习环节,让学生能事先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

宫梦莉     淮南民生中学  232001
【摘要】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前在高段语文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本身对于处于语文高段时期的学生来说,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其形成有核心素养、自主学习意识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要开展有效的预习环节,让学生能事先了解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高段预习有效性策略的实践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高段预习工作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预习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18-01

        一、针对于注重小学语文高段预习价值和作用的分析
        注重小学语文高段预习工作的开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对于处于语文高段时期的学生来说,开始接触较为抽象系统的文章,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内容,那么预习则可以让学生们提前掌握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进行知识获取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整理出来,让学生们进行提前预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处理问题,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产生深入的感知。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成果来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总结归纳出自己在预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现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认真听讲,并将自己存在的疑问在第一时间告知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无穷的语文知识[1]。第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小学高段时期的学生,正是培养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预习环节的有效性和专业性,而通过设置具有趣味性的预习环节,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完成预习环节,锻炼自身的思维,促使自身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将各关键内容熟记于心,久而久之将会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通过开展有效的预习,还可以让学生将课前学过,但是却未完全牢记的内容,再进一次重温复习,实现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针对于落实体现出小学语文高段预习有效性策略的分析
        1.指导学生深入研讨文章
        首先,为了落实体现出小学语文高段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文章。预习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之一,小学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语文素养,但是并未形成完善的学习形式,在预习的工作中依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显著提升预习的整体效果,在实际的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讨文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多样化的课本,教师要帮助学生们理清文章的框架。将主要观点提取出来[2]。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金色的鱼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们安排若干个预习任务,并且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各项任务,像让学生能够将文章中的内容利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再利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因为本身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较多,并且篇幅较大,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进行分段,先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预习环节的有效性。
        2.深入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其次,深入地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来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预习的有效性。


本身每一篇语文都是具有着写作背景,如果文章缺乏写作背景,学生在理解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们了解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掌握作者的情感流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和作者的合理性“对话”。像让学生预习《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学生们进行阅读课文来理解文章中对各种情景的描写,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就可以适当地为学生们提出第二个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来搜集这篇文章的背景资料,了解在写这篇文章时的社会背景、作者处境等,更加深入的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各种情感,体会到红军长征艰辛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3]。
        3.重点阅读文章重点字句
        在预习的过程中重点了解文章中的词语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能帮助学生们全面地认识文章内容。让自主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的研读文章中的各种重点词字词,并完成课后习题,让学生完成习题是通过对自身预习成果的检验,还能让学生们产生一种自豪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例如,学生在《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预习中,可以合理地为学生们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引发思考,像“在文章的描写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老班长虽然已经接受照顾伤员,并且带同他们一同走出草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呢?”、“在文章当中我发现了哪些秘密?这些秘密对我有什么价值?”、“在老班长昏倒后,为什么为他做的鱼汤老班长却没有喝?”,通过提出各种问题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全面的解答问题,也可以将自身存在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跟随着教师的授课思路来深入思考,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共同研究讨论,从而显著提升预习环节的总体质量。
        4.落实采用趣味教学手段
        最后,落实采用趣味性的预习手段来开展学习,只有让学生对预习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融入到预习过程中,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教师应做到在日常教学以及生活中和学生们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以及求知欲[5]。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草船借箭》这一内容时,应当先为学生们安排具有趣味性的预习任务。本身对于处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对动画片较为喜欢,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利用手机或者电脑来寻找关于《三国演义》中某一片段的视频来观看,通过观看视频将会把课本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加深理解和认识,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家长配合学生的预习工作,实现对《三国演义》背景的介绍,也可以为学生们收集关于《三国演义》的动画片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预习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种正确的教学态度以及思想,了解有效预习对促进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价值和作用,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鼓励和指导学生们完成预习环节,并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预习任务,实现在预习中让学生就能对本节课的学习脉络有着一定的了解,并指导学生深入研讨文章、了解文章写作背景、重点阅读文章重点字词以及采用趣味性教学手段来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为促进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兴文.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浅析小学语文预习后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0):41-43.
[2]李耀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35):58-59.
[3]郭立娟.课前有效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04):122-123.
[4]尹建梅.而今迈步从头越——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策略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55-57.
[5]吴春华.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的重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7,4(35):325-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