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化先行区崔寨街道办事处 251401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随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当前我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着融资难和风险转移不畅的问题。根据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对的困境,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着手,通过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金融需求,提出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关键词: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包括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不足。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新的农业企业管理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支持新的管理的健康发展。农业企业:新型农场面临融资、风险转移等问题[1]。新的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分析和分析了金融困难的根源,通过金融产品、监管机制和金融机构的创新扩大了融资来源,并改进了新的风险补偿机制。权力下放的农业不仅丰富了新的理论上的农业管理条例,而且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加强纪律和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支持新的农业行为者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对这些新的行为者的认识面临着发展的两难境地之一;另一方面,它为金融机构和公共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2]。作为金融创新的基础,分析当前的金融状况和需求,探索新的农业发展管理程序,并提出发展财政支助措施,以加强新的农业建设管理协议,并确定农业建设的战略影响。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金融需求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
据相关调查,2019年新农合经营主体资产总额平均746.17万元,比2019年增长7.74%,其中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规模最大,平均6393.54万元。2019年平均利润687600元,比2019年增长26%。此外,在所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处于亏损状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占比例很小。2019年,1.79%的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进一步降至1.41%,同比下降21% 。
(二)在农业发展中金融支持的模式
农发基金以贷款、保险等形式向农业企业提供财政支助,也称为农业融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进程的金融机构。过去,农民的经济需要主要与储蓄和信贷有关,而新的农业企业对服务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一方面,对结算服务的需求很高,新农产品在农业中的管理通常很活跃,但大多数新农产品都位于农村地区,一些偏远的山区,公路被堵塞。信息不足,金融机构有限,ATM和POS等基础设施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农业发展新伙伴关系需要大量的金融知识推广服务。城市居民更愿意了解现代金融政策和政策,获得贷款结算、金融、人民币识别、金融欺诈等方面的知识。网上银行和移动电话银行等支付终端的使用要求金融医生自行开设课程。因此,提高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认识十分重要。
二、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经营主体的原始积累
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营业务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仍有待完善。资本原始积累与融资困境。专业合作社以农业合作社为农民,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是股东或政府补贴等形式的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发展的资金,加上缺乏合作,资产不足以抵押贷款,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资本的积累和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积累资金的同时,必须保证财政支持的不断培育和发展[3]。
(二)有利于增强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
一方面,由于作物生产周期和季节性的重要特点,资金需求量大,使用时间长,与行业相比明显较弱。另一方面,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生产要素向城市和产业的发展趋于过度,加大了城乡社会资源投入的差距,进一步减少了农村金融投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他们通常更喜欢短期的投资回报、高利润的工业和城市建设。因此,农业的弱势阻碍了企业获得相应的融资资金。金融服务要以发展金融机构为重点,增强农业企业融资能力,避免农业特色薄弱环节,逐步向现代农业发展。
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策略
(一)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水平
首先,要积极贯彻党的精神和各级政府的要求,努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向产权界定转变,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技高效农业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农业经营的主体是获得信贷的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先进典型的经营主体,支持一批信誉好、管理水平高、效率高、规模大、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信心和管理能力培养模式,特别是财务管理的应用可以带动其他家庭农场的重点管理,如新的农业管理学科管理规范。
二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四个提高”。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二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意识,真正认识到创新发展新农业管理的重要性,推动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发展取得新突破;四是通过学习型机构开展专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思维能力,努力提高企业实体管理水平。应努力培育多种形式的企业,积极引入股份合作制机制,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经营,充分调动新业务实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金融信贷支撑力度
1.着重加强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撑
我国政府支持大规模农业向家庭农场发展。重点实施家庭农场、大规模土地流转管理、土地复垦、农村水利建设、农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品种特色、优质粮油生产、食品加工仓储、生态循环生产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进一步优化农信产品。在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信贷组合,以满足金融新兴企业的融资需求。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发展大型农场抵押贷款和大型农机租赁业务。
2.推进农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撑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信用社个人信贷试点要有统一的成员。建议家庭户和相应的代理信贷服务机构重点为合作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
3.优化对于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信贷支撑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信用宣传,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流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水平。此外,要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实习生参加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活动。
(三)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良好外部环境支持。在中国人民银行信贷体系的基础上,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和信贷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资源共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公寓,尽可能多的新建农业生产单位建立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通俗易懂 。
其次,根据企业信用登记模式,适时提高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级。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逐步将农业信用业务信息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管理学科信用评级方法,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管理学科信用评级规范化流程,提高农民诚信意识,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管理学科信用评级体系。作为信用建设、建设管理、可靠外部约束机制和组织信用基础的一个单元,农业合作组织制度也探索了行业协会的整体信用评级模型。
四、结语
中国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场资金的流动性。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服务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我国的新农合市场,政府应积极倡导新农合企业提高主营业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信贷支持,促进对农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优化对主要专业户和农业企业的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蔷,郭晓鸣.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研究——基于四川省的问卷分析[J]. 财经科学,2017(08):124-138.
[2]冯林.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分析[J]. 赤子,2018,000(009):148-149.
[3]孙悦. 武城农商行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 2019.
作者简介:张春香,女,1974年9月,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汉,本科,中级经济师,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化先行区崔寨街道办事处,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