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宗
安徽省肥西县桃花镇中心学校顺和小学 23120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从数学的根本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逻辑思维尚未成熟,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式无法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认知手段,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从而推进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智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谈几点体会与大家探讨。
一、学生学习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且数学知识的构建是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升华,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道难以越过的鸿沟。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进而帮助学生跨过鸿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水平。如在学习“158+99,178-99”这一类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简便方法,即“158+99=158+100-1,178-99=178-100+1”,然而对这种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个要减1、第二个要加1呢?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非常贴切的生活情境,即在实际生活中“付整找零”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具体化,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生活。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减少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知识习得的难度。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生活的视角,营造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的妈妈手里有个月饼,她将月饼分为一大一小两半给小明和弟弟,小明和弟弟都很喜欢月饼,都想要吃大的一半。无论谁吃到较小的一半,都会比较生气,觉得妈妈的分配有失公平。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明妈妈应该怎样分,才能让小明和弟弟都觉得公平呢?”学生会说:“两半月饼一样大,就是公平的。”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两半的月饼还能称其为一个月饼吗?”借此,教师就可以引入分数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们认识二分之一概念。情景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分数的概念。
在教授学生“第几”和“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课间操时的队形进行排队站列,向同学提问:“一队有多少人?从自己的前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从自己所在队列的后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排队的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第几”与“几”的概念进行区分与联系。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情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数学知识,进而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处理生活问题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有效运用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游戏以及实物演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建,帮助学生在具象化事物中习得数学知识。
三、教材知识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帮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习得数学知识。教材知识的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基本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只对图形的形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具体说出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存在形式。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生活实物中都体现了不同的数学图形。采用这种回归生活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受到教材的束缚。从生活中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知识回归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关键环节。
四、课堂练习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26-98=12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妈妈去商场买东西,妈妈手里有126元钱,妈妈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妈妈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妈妈2元钱,即12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巧用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表达能力和对生活问题的应变、解决能力。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巧用生活化教学,打造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