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兴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城北中学 511600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中国礼仪文化是初中生必须要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关乎初中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首先就是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学生以后的各方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来讨论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初探
【正文】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科学的进步,当今教育体制不断的改革,对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初中生的民族责任感,注重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因此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初中生要学会独立自主,减少对父母对老师的依赖,生活中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学习上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当今道德与法治存在的现状
初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研究表明,电视上、网络上经常出现拐卖儿童、初中生犯罪等各种行为,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初中生身体心理各方面都很不成熟,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懂中国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匮乏所造成的。初中生时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受到社会是非阴暗的影响,又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从而导致他们会经常性的犯错,走上犯罪道路。其次,互联网的发展在为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增加很多不安全因素,学生们大多数沉迷于网络,把现实与虚构相混合,没有相关的安全意识,这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学生对法治与道德课程参与性不强
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概念性课程,有很强的严谨性,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意识尚未成熟,心智尚处于发展时期,经验不足,思维体系也不够完善,学习起来就有点吃力,以至于出现了学习态度消极等现象。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学习兴趣不足,无法发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至于学生不懂得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们对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心理。
1.2道德与法治实践能力不强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课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初中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关乎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掌握知识的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理论化,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效果也就很不理想了。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2.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大大提高。让学生亲身去感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中,教学情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学习,去探索道德与法治的奥秘。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教学方法,比如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游戏导入等,都是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这一课时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温馨舒适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抓住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如ppt课件、微课视频、图片、图像等教学技术,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有关中国历史上伟大历史人物的贡献的视频、案例等,让学生分析,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明白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弘扬前辈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发扬中国传统精神。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去感受体验。总之,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便于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更直观的去观察学习,能让学生的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让学生有目地去发展探索周围事物,提高课堂效果。
2.2多使用提问式教学模式
提问教学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被使用。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的教师及时使用了提问的教学方法,却也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留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回答的过于片面或者根本回答不上来,甚至有的教师直接就自己回答了,教师的标准答案让学生省去了思考的过程,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出现了不愿意回答不愿意思考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学会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创新。
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我》这一课时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树一年四季的发展变化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树发芽、长出树叶到树叶落下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其次,由植物引申到自身,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你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有哪些变化呢?让学生观察从出生到现在都有哪些身体上变化,有哪些心理上变化并举例说明一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逐渐加深问题难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让学生画自画像,教师提出问题,用几个词语对自己进行描绘,你对自己现在的模样满意吗?你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的?总结,每个人在兴趣爱好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2.3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素质
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当今社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食品安全问题、网络诈骗行为、黄赌毒以及与生命有关的不珍爱生命的事件案例等。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引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关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从而更深层次的引申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结束语】以上,就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在当今社会存在的现象以及出现的问题做出的相关策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初中其他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乎到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教师必须使用容易让学生接受的的教学方法,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多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视频以及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晓晨.巧设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低年段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03):153-155.
[2]马忠福,何亚娟.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