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
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中心学校,四川省叙永县,646409
摘要:叙事性文本阅读在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参与者,教师应当采取针对叙事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习如何熟读叙事文本类型的文章,从中理解叙事文本的特征和内涵,帮助学生可以在故事创作中,了解文章的精髓和语言塑造能力,使阅读的文章故事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确定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叙事性文本;阅读教学;
前言
叙事性文本,顾名思义,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进行文字叙述,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与其他文本相比,它故事性真实、叙事性强以及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充满隐喻等特征。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体验作者的深度情感,了解文章主题和人物的形象和个性。作者认为,根据叙事文本的特点,可以按照文本中所讲述的故事,采取相关的阅读式教学措施。
一、叙事性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叙事性文本阅读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阅读题材。叙事性文本阅读中的童话、寓言、小说、叙事性散文和故事都属于叙事性作品范畴。阅读叙事性作品不仅可以培养读者阅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可以提高读者主观感受、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因此,对叙事作品需要进行检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有效的阅读是结合思维、意识和语言塑造的集中体现。因此,语文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味,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尤其是叙事性文本阅读。目前,小学一线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创新叙事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已是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引人深思的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深入分析和阅读文本内容,立足于全文,彻底理解文本。与此同时,小学语文阅读面很广泛,教师仅仅只是依赖书本内容进行刻板化阅读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扩大知识储备粮,积累更多的语文词汇,丰富创作经验,从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增强学生的文本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阅读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少年闰土》时,老师提出问题:说出读完这篇课文后的最初感受,以及作者用了什么技巧来突出少年闰土的形象。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根据人物形象、语言、心理活动了解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讨论结束后,各组同学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鲁迅用这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来对比当时封建社会的情况,了解封建制度的危害,通过文章中闰土的语言、神态、动作来书写当时的社会背景。
最后,引起学生对闰土的遭遇产生了怜惜的情感。闰土作为封建制度毁掉的人物形象,大多数往往认为这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其实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唤起我们对闰土的同情。正因为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闰土潜移默失去了少年时的性格,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
二、叙事性文本阅读教学与实际课堂相结合
叙事文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符号化的文本,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宝贵阅读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所蕴含的真谛,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将学生当做一个主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从而真正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并分析问题。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的教学中,教学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通过阅读文章,不仅彰显出文中武松的性格和思想,并塑造出了与老虎做争斗时的冲突过程。通过三碗不过岗的描写,为之后武松打虎营造了紧张的环境氛围。
可以通过对文本的介绍,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倾向。它是以什么方式打败老虎的?作者想要表达武松的什么样的精神?斗智斗勇的最终结果是什么?等等。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电影,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松与老虎争斗时的场面,充分让学生对课本有着全面的理解。看完电影以后,教师按照各个小组的形式,向学生们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比如,本文通过什么手段表现出了武松的不畏精神?哪些句子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神态?最后,与实际课程相结合,学生们以课本中武松的性格和人物特征作为思考的依据,回答问题。
三、通过叙事性文本阅读,丰富学生自身情感
一般来说,用文章来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正所谓思路决定着文章的总体框架。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叙事文本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观点。能否把握好文章的思路是衡量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但这个思路并不是抽象的东西。文章的思路其实隐藏在文章的一部分结构中,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想要把握好文章的整体思路,就必须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开始,从归纳每一段到末尾进行分析。将文章分为不同的层次,句子与段落之间、段落内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都是需要通过巧妙的分列,才是把握文章思路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能够了解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和态度。最后,再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针对学术性水平的试题进行考查、探究,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文章结构的顺序分析,同时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写作的习惯和写作的特征。
初中的叙事阅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应当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中《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难点,并进行小组讨论。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五个战士英勇牺牲的故事。课本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中中对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崇敬和赞颂之情,深刻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事迹的感人肺腑。
首先,需要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掌握生词和生词,理解这篇文章内容和整体情节,分析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其次,根据场景的介绍,作为初中生的学生已经不再年少无知,已经开始成熟,因此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自主分析和思考,对五壮士的人物形象具有高达鲜明的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这节课程中,体会到作者对祖国、人民以及党和部队的崇高敬意。其次,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提出:《狼牙山五壮士》学完以后,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让学生们根据想法,真实的说出自身情感,强化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身边最熟悉或最喜欢的人,通过外表、语言、行为举止等方法,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由此可见,叙事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分层策略训练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结合顺序明确、重点突出、步骤明确、目标明确等四个特点,对叙事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训练带来特殊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叙事文本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综合素质培养。
总结
综上所述,叙事性文本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教课书获取文本知识,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积累崇高的情感经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学习态度,都能够有着良好的表现,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陆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文体特点[J]. 教学与管理,2013(35):37-39.
[2]叶薇. 阅读理解中叙事类文本的题目类型与指导策略[J]. 语文知识,2016(22):50-52.
[3]孙阳.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3,26(05):108-112.
[4]杨毛草.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34+236.
【作者简介】张文华,1966年3月,男,汉族,四川省叙永县 中师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