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沉陷的原因及施工处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覃涛峰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各种行业的进步。
        覃涛峰
        广西君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 贵港 537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各种行业的进步。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城市之间的贸易来往,提高城市的发展步伐,道路工程建设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但部分地区的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道路沉陷的情况,进而导致路基的强度及道路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处理,那么可能就会导致道路工程出现各种危险因素,从而影响正常的道路工程使用及安全性。
        关键词:道路沉陷;施工;处理对策
        1 道路沉陷的危害
        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妥善地处理与控制施工阶段所出现的道路沉陷及变形问题,那么就会导致道路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因为道路附加的荷载、路基自重应力、环境影响等因素造成道路沉陷,严重地影响到道路的正常应用及使用安全性。在道路工程施工及应用的过程中,常见的道路沉陷主要包括:不均匀下沉、整体下沉、局部深陷等。而从沉陷区域来说包括地基区域沉陷及路堤区域沉陷两种,这两种沉陷会导致道路路基产生横向裂缝、纵向裂缝。
        2 道路沉陷的原因
        2.1 设计因素
        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道路沉降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造成道路沉陷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没有仔细地对道路工程进行施工前期的地质勘查及风险排除,进而造成部分的数据不准确,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在不合理的设计方案下进行施工,就会导致道路工程在施工及投入使用后发生道路沉降,严重地影响了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2.2 施工因素
        在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未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施工技术,及时地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间接地导致道路沉陷的发生概率。同时部分道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原材料达不到施工的标准要求,没有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要求与标准进行施工,随意的加厚铺筑厚度,就会导致道路路基在重复荷载和填料自重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断沉降致使道路出现结构变形。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会使用到水泥混合料对道路基层进行施工,以达到稳定道路工程整体结构,保障道路工程整理质量的效果。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混合料的配比不合理现象,若因混合料中水泥剂量过大,导致基层的强度过高,那么就会增加基层强度的模量比,在道路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因为车辆的来回行驶,导致基层的拉应力增大,从而导致基层裂缝的产生;如果混合料的粗细集料的配比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掺配比例不合理,会使混合料的级配曲线产生较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其道路整体施工压实,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道路发生沉陷。
        2.3 水对路基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道路沉陷的关键性因素,尤其以水文因素为首,因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存在是大自然的必然因素。但是在对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土基含水量过大,就会导致道路工程周围的土壤密度达不到施工标准,如果在不及时地对地质环境进行处理,那么就会随着地下水、地表水对道路土基的影响加剧,导致道路的整体结构被破坏,出现局部沉陷。而土基含水量过小,就会导致路基的土质空隙过大,在对其进行压实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压实达不到标准的情况,影响到道路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这种土基含水量过小的情况会致使道路工程在施工与使用期间,会因为雨水的冲刷造成路基的损坏变形,进而出现道路沉陷。
        3 道路沉陷的防治
        3.1 落实地质勘查工作
        要想有效地预防与避免道路工程沉陷的产生,那么就要落实地质勘查工作。

施工方要组建一只具有专业素养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地质勘查工作组,对即将开展的道路工程进行准确的地质勘查。勘察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勘查,同时也要对周边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查,以及对地下水情况也要进行掌握。对可能会受到施工影响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进行围岩加固,在加固过程中可以使用超前注浆的方式,增加围岩的稳定性,减少水文因素对道路工程施工的影响,减少道路沉陷的发生率。在落实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勘察人员也要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进行及时沟通,确保地质勘查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为道路工程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3.2 确保施工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地制定道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能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道路沉陷的形成,并且还能有效地提升施工效率。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地质环境特点、当地气候环境、地质勘查的实际数据选择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为道路工程施工提供质量与安全保障。并且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人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一旦发生道路路基结构变形的情况,那么就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减少道路发生沉陷现象,确保道路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3 高填方沉陷控制
        在控制高填方沉陷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分层填筑的施工方式。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严格对填料的厚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合料摊铺厚度要控制在30cm。并且在进行高填方沉陷控制的过程中,要针对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水文因素进行针对性地处理,尽量地选择性能较好的原材料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针对道路工程施工地点的不同性质的土壤,合理地对混合料进行配比,并进行分别填筑,煤层的填筑厚度累积要控制在50cm之内。同时在施工阶段严格地遵守碾压程序、碾压方式、碾压次数、碾压宽度,碾压宽度每边比设计宽出50cm,横向接头重叠的距离要控制在40-50cm之间。
        3.4 软土地基沉陷控制
        软土地基施工会增加道路沉陷的发生率,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工程施工,首先要对软土地基沉陷进行控制,对地基进行加固,然后再进行道路工程的施工,这样能有效地规避软土地基沉陷的发生。(1)垫层换填施工技术,这也是当下在路基基础处理中运用较多的技术方法之一。它的主要技术原理就是,将坚硬碎石和硬度较强的泥土等物质更换到软土地基的土层中,对地基的土层进行材料填充,达到提升地基基础土质强度的作用。垫层换填技术能有效地提升软土地基基础的承载力与稳定性,并减少热胀冷缩现象对地基基础的影响,规避软土地基沉陷的发生;(2)采用排水固结法,但是此种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应用在有机黏土、饱和黏土、沼泽土、淤泥的软土地基沉陷处理中。排水固结法通过对土层进行排水,提升软土地基的加固速度,并减短地基空隙水的排水距离,使软土地基土的强度得到有效地提升;(3)挤密桩法,挤密桩利用锤击或振动沉管在软土层中形成桩孔,然后在桩孔中分层填入素土或灰土等填充料,在成孔和夯实填料的过程中原来处于桩孔部位的土全部被挤入周围土体,通过这一挤密过程,从而彻底改变土层的湿陷性并提高其承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控制道路工程沉陷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同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并采用想用的方法对地基土质进行处理。使地基的强度与承载力达到实际标准,减少道路沉陷的发生,保障道路工程整体结构的质量、强度及稳定性,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焕炯.浅析道路桥梁建设过程施工中路基路面沉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2721-2721.
        [2] 贺长青,李一婷,王娣.浅谈市政道路沉陷的原因及处理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8):220-220.
        [3] 刘寒寒.公路路桥施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8(18):160-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