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微 李德锋

发表时间:2020/12/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李德锋
[导读] 摘要:在园林建设之中,其景观设计质量与植物造景的方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同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在园林建设之中,其景观设计质量与植物造景的方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植物造景过程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事物的特性,对植物的颜色、美感和生态价值加以全面展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植物造景技术也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也就要求园林设计人员能够结合植物造景技术的核心,提升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质量,考虑到植物造景的和谐性和美观性,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态体系,从而为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提升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植物造景;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一、植物造景的概要
        植物造景往往是指通过科学的植物搭配营造出预期的自然景观,使植物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确保植物景观符合和谐美观的要求。举例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松树和柏树来营造出青翠盎然的景观,也可以通过植物的形状与色彩使植物的生态美得到充分发挥。在植物景观设计之中,应该考虑到植物自身的价值,包含了应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比如说很多绿色植物具备减少自然灾害,为人们提供阴凉的作用。在植物造景技术应用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植物的搭配能够营造出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在植物造景过程之中,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分析植物的总体特性,使植物的功能性和美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营造出更加和谐美观的植物景观,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美学价值的要求。不同植物搭配也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意境,而这也就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园林风格调整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方式,为人们带来更加良好的观赏体验[1]。
        二、植物造景技术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自然优先原则
        为了确保园林的观赏价值得到不断提升,使园林满足艺术性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园林布局之中,应该遵循自然优先的基本原则,探讨和分析植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提升植物布局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和规律能够符合自然效果,提升整个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进行植物材料选择和植物搭配分析时,应该将多种自然影响因素放在主要地位之上,不能引入过多的人工因素,防止出现景观不够自然的情况,对于周边生态环境也要给予更多的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植物的群落特性,并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调整相应的保护措施[2]。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园林工程建设之中,应该根据园林工程建设的实际地点,结合自然环境的要求栽种对应种类的植物,从而使植物的生长更加满足健康性的要求,从而构建出更加良好的园林生态环境。举例而言,有些园林的气候较为干燥,在植物造景时可以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植物,比如说冬青和松柏等等,而有些园林的建设地区气候相对湿润,在植物选择过程之中可以选择叶子类的植物,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能够满足要求。除了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进行深入调研,选择符合当地居民审美要求的植物加以种植。举例而言,在较为庄严,习俗强调长幼有序的地区可以种植松柏来营造出更加庄重的氛围,而在一些旅游景点则可以通过竹子来为旅游者营造出更加舒适的氛围。园林会因为建设地点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也要从综合考虑角度出发,融合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去调整园林景观设计,从而使植物造景能够满足诸多方面的使用需求。
        (三)色彩相宜原则
        在实际工作开展之中,园林植物栽种应该与当地的建筑特征和环境因素相符,从色彩角度出发,遵循色彩相宜的原则,确保园林的植物能够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和统一。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植物的形状与特点来表达园林的意境和艺术氛围,而不同的颜色也将对游览者产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因此,在设计之中,应该考虑到颜色对于不同人产生的实际作用,比如说紫薇和南天竹的色彩相对明显,能够在公园或者围墙边上进行植物搭配,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加愉悦的心情,使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有效提升。


        三、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对策
        (一)合理的混搭植物
        在园林造景之中包含了诸多植物,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搭配植物,能够使其在空间上产生对应的变化,在景观上也会产生一定的时序性。植物能够自己发挥自己的功能,对于园林空间进行优化设计。空间的形式相对较多,有些是开放性空间,有些是封闭性空间,而无论是哪种空间,都可以在植物造景之下达到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提升园林造景技术应有的有效性。不同季节之下,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而在同一季节之下,植物也具备了不同的特性。通过不同植物的混搭,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持续的感官刺激,防止出现植物景色单一的烦躁感。这也就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四季植物的不同特征选择对应的植物并不断提升搭配的合理性。在春季可以选择丁香花,打造浓郁的春天气息,而在夏天则可以运用草花植物,秋天可以选择山里红使园林的色彩更加丰富。冬天可以选择云杉展现出园林的坚韧和多元化。也就是说,在园林设计过程之中,要能够合理的对植物进行混合和搭配,提升设计的多样化,从而使园林的丰富性得到有效提升[3]。
        (二)与建筑山水有机融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造景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因素,确保园林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强化建筑与园林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现出园林的景色特点和整体设计效果。园林的占地面积、植物的选择以及建筑物的大小都有着数字上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具备一定的协调性,那么就会为园林带来一定的美感,而如果其比例超过既定要求,园林的协调性就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园林的观赏性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也要与周边的山水进行有效配合,选择更加合理的植物,从颜色和形状上提升植物与周边山水的配合力度,确保山水的柔性美能够符合要求,为山水增加应有的气势,为植物带来更强的生命感。通过园林植物造景与建筑山水的有机融合,能够使园林的综合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其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通过几何错觉技术进行造景
        在实际生活之中,人们在欣赏园林风景时,其感官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于园林的认知发生变化,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要能够从植物设计技术角度出发,通过视觉技术的运用为人们造成良好的视觉冲击。植物的特征往往会对人们的视觉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的视觉设计技术往往会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之中,几何错觉就是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法。举例而言,花草与植物会给人们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而设计人员在植物造景过程之中,则应该通过几何错觉等技术,对园林景观的视觉魅力加以展现,再比如说,设计人员可以将园林之中的树木设计成圆球形状,在广场或者道路旁边选择对应的乔木与灌木,通过颜色的差异性和形状的差异性制造出更具层次感的画面,从而使其形成对应的错觉效应。通过几何错觉,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具层次感,进而使其具备更强的空间美感,使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全面提升[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能够给人营造出更加深邃的意境和更加浓郁的艺术气息,从而使于园林建设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而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则应该对植物造景的价值加以明确,并选择合理的应用方式,使其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为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庐山.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5):3806.
        [2]王甜甜.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微[J].砖瓦世界,2020,(14):280.
        [3]付海龙.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7):1095.
        [4]吴远亮,陈玉松.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6):4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