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6期   作者: 罗定优
[导读]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罗定优
        普安县高棉乡拉寨小学 贵州 黔西南  561513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均较为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应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创设特定学习情境,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以多元化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学科呈现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而小学生本身缺乏自我管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较易产生问题[1]。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存在的瓶颈。新时期,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当勇于创新,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理念,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坚持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下,通过一定的帮助,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源,采用建构的方式获得所需知识[2]。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强调主动式探寻,并对所发现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掌握知识。
        2.现代教育理论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学生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应当充分发挥要素的职能与作用[3]。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为接受者,但并不是完全被动、机械式的接受教育,其自身具备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积极接受知识才能促使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因此,教育活动需要强调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度为前提,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原则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后将培养的基本原则分为以下三类:其一,针对性原则,培养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4]。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年龄段进行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理解力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取的培养方法与内容也应有相应的侧重。其二,情感性原则。数学教学需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进而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培养增添效果。其三,主体性原则。新时代,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师为主演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高质量学习的保障,教师应促使学生能够摸索知识的规律特征,主体提问并学会总结与复习。只有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的自由空间,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现代的心理学教育中,有多种途径与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激发其自我学习效能、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进步等。教师通过对知识的拓展、课堂的延伸能够抓住学生好奇心理,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点时,因该知识点较为复杂且抽象,如果只对该知识点进行理论讲解将会使得课堂单一且枯燥。因此,教师应当首先对鸡兔同笼的故事背景做简单介绍,并给鸡兔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笼中做出合理的幽默假设,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及课堂的趣味性,进而给出一定的逻辑思考模型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寻求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

同时,教师还可设置小组讨论、抢答竞答等方式,比拼谁的解题方法多、解题方法好,从而诱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加大的学习欲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鼓舞与唤醒,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多一分的鼓舞,就能够使其产生多一分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方式有许多,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自身的态度、语言以及教学技巧,对学习存在困难、内心较为自卑的学生,应到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与鼓励,进而梳理其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抽象且逻辑性较强,存在一定的学生对数学有着畏惧、逃避等心理,从而面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实践等方法,对于发散性的问题进行实践应用讲解,对较为抽象的问题通过动画模拟形象展示,教师自身也可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等为学生创造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拉近师生间距离。例如在讲解“追击相遇”问题时,可以采用实物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将静态化、平面化的知识点东台话、立体化呈现,从而使得课堂效果较为丰富,课堂氛围较为轻松,促使学生喜爱数学,培养学习兴趣。
        3.锻炼学生自主提问能力
        一般认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只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证明学生拥有了思维的方向。其方法有:一,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年龄特征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定的量化模型,判定何种难度的问题能够达到学生的认知标准。其次, 模拟一定的问题场景,抓住学生的思维特征设置相应的问题,善于对学生整体认知不平衡特点的运用,唤起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促使其乐于发问,勇于提问。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还应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场景。新背景下知识的学习应当注重与实践结合的紧密度,只有贴近生活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面对问题时有亲切感,从而能够更好的自主提出问题。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全面引导并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的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新课标改革中的新教育理念,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敢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与讲解的机会,从而使其得到充分的思考、观察与讨论。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练习中促使学生尝试发现问题,教师不应对练习进行灌输式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讲解,允许在讲解中出现错误或问题。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专项进行总结与梳理,改正存在的错误,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合理的引导使其能够发现潜在的知识点,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较大帮助,当面对问题时能够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办法。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强化其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相应的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产生变革,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学会与学生沟通。本文首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进行论述,并阐明了培养的基本原则,进而对培养的策略深入分析,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更应重视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孙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29.
        [2]陈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2):74.
        [3]叶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1):79+78.
        [4]胡丽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