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张勇
[导读]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辽宁省朝阳市消防局   张勇  

摘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改制、结构调整,经济成分、经营方式趋于多元化,一些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根据多年的消防工作实践结合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形式,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与研判。
关键词     消防   重点单位    消防安全管理
        一、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随着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和施行,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确定和单位自身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等情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数量明显增加,使消防工作渗透到各个乡镇、各个角落,有效地增强了单位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从实际情况看,各重点单位总体上能够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消防档案等方面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    一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没有真正树立,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公安部第61号令和第73号令实施前,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单位数量的确定没有法定依据,实行的是“一对一”式的定期监督检查,在公众中形成了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使单位将自身应抓的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等消防安全工作全部依赖于公安消防机构落实,从而造成单位在思想上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的事,消防职责得不到落实。尤其是一些企业改制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将原有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简化,甚至取消,即使有也只是写在墙上,讲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缺乏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把消防安全看成是经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对火灾隐患能拖则拖,能省则省,甚至久拖不改,舍不得消防投入,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思想严重,违章建筑、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现象屡禁不止,使消防工作埋下先天不足的隐患。在和下属各部门、车间签订责任书时,上面只讲如何提高单位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没有把消防工作纳入其中,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留有死角,不能渗透到各个角落,在管理层面只设置一两名兼职的老弱无力当保干或是办公室等人员兼任,极大的削弱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      二是单位专(兼)职消防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自防自救能力不强。单位职工随着下岗分流、兼并破产、减员增效等工程的实施,以及单位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经营机制上的变化,消防工作被挤出了圈外,职工按劳按资分配利益,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尤其是在精简人员过程中,为了减少劳动付出,原额有上规模的企业把专职的消防管理人员变成兼职人员,有的甚至还安排一些难于履行职责的老弱病残或文化素质相对低下的人员来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得到的利益往往较少,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安全隐患随之增多,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火灾隐患的滋生。
??    三是单位内部管理混乱,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单位负责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脑子里根本没有消防安全工作这根弦,总认为自己厂里的事,自己心中最有数,肯定不会出事。对公安消防机构指出的消防安全隐患和消防设施、设备的添置,认为是故意刁难,花冤枉钱。这样一来,单位内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消防安全检查和违章行为查处等经常性工作无从落实,单位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业务素质低下、消防自我约束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单位员工在工作时违章作业、随处吸烟、遇有火情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报警等情况时有发生。
??    四是单位基础档案建设不规范,管理松懈。通过对有关单位的检查与调研发现,部分中省市直企业比个体经营户的消防安全管理相对而言比较规范,但是相距公安部第61号令所要求的“政府领导、部门监管、责任自负、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消防新格局相差甚远,档案不规范,管理混乱,定期防火检查、防火巡查无记录,隐患整改自上而下无记录及整改意见,造成责任不清,灭火演练无预案等等现象在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大量的存在。如果一旦发生火灾,在认定火灾原因、核定财产损失、划分岗位责任上造成无据可查。
????二、做好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  没有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一个单位发展得再快,经济再好,如果只顾效益,不重安全,一把火就可能烧得倾家荡产,这在火灾史上已是屡见不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自身保护意识、愿望越来越强烈。所以,单位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保证两点:一是产品受市场欢迎;二是安全要有保障。为此,重点单位在消防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四种机制”,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单位应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构造消防工作责任“链”等三方面入手,明确法定代表人为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根据单位各阶层、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工作范围,从空间上划分出消防安全责任区,并确定各阶层、部门的负责人为该责任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在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的消防安全“责任链”,使消防安全责任得以在各个阶层、部门以及各级责任人中进行传递,让单位员工明确自己在消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消除单位消防管理盲区和消防安全责任空白点。
        二是建立教育预防机制。单位应根据消防安全涉及面广、内容多、科技性强的特点重点抓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以岗位操作规程及操作技巧为主要内容,把消防科普知识和消防安全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起进行教育,使操作行为规范化。同时,要搞好适应性教育,视不同情况按需施教。对一些重点工程、重点岗位的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消防部门统一考核发证;对一些非重点岗位人员在就业前的上岗培训中,尤其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本身知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等,所以必须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其中,努力提高员工及农民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  三是建立工艺安全运行机制。各单位尤其是实行租赁、承包、联营的单位,要在明确经济指标的同时,明确安全指标,要依靠单位自身,借助单位改革制订岗位技能标准和岗位责任制的有利时机,促使单位消防工作分解到各个岗位、每个工种,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四是建立管理保证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防火检查、巡查和火灾隐患的整改制度,做到单位机构不管怎样设置,人员如何变动,但消防安全工作要始终保证有人决策、有人管理、有人落实,真正形成消防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局面,保证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  通过“四种机制”的建立,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中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变以往消防安全工作“要我管”为“我要管”、“被动抓”为“主动抓”,真正把消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其次要实现机制转变,实行“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消防安全氛围;实现转变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努力实现消防工作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留死角,努力提高单位自身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