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彬
湖北省襄阳市第二中学 441000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主要承担者和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无论是物质文化环境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都会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湖北省襄阳市第二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在2019年承担了湖北省“高中学段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个省级课题,利用5年时间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观察,了解班级文化建设在高中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了解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倾听一线教师、班主任和学生们的真实感受以及一些好的建议,为以后的班级管理乃至学校管理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在这次省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调查问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次调查问卷,我们发放教师版调查问卷18份,学生版调查问卷561份,调查对象是我校全体班主任,高一年级6个班的学生,高二年级5个班的学生,问卷回收率达到98%,学生样本选取高一年级6个班,高二年级5个班共计350份问卷进行抽样分析,班主任涉及全校所有班主任。此次调查问卷,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教导处、各年级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抽样可信度达到95%以上。
下面结合我校这次问卷调查中反馈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班级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
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会自动生成,它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组织,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维护。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必须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主动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不能为了对付学校的评比和检查而被动的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要清醒的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服务的对象是本班所有学生,学生一天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班级这个小环境里,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以及各个学科老师的教学工作都能产生促进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一旦形成,班级成员将形成特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也能为其他科任老师提供舒心愉悦的教学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在我近3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班规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学生踏进高中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班规,从寝室纪律、卫生到班级纪律、卫生、学习管理等,刚开始制定的班规不一定全面,后期还得反复修改完善,最后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内化于心,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班规作为一种很显性的班级文化才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只是机械的条条框框,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班主任要通过制定落实班规、班训,组织各种班级活动,美化班级环境等方式,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在班级文化活动的实施中,要将班主任、学生由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变成设计者、主人翁,是增强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关键
很多学生和班主任在学校和班级举办的各项活动中不是很积极,一是没有认识到班级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是必须的,因为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健全的人格,尤其可以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战斗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二是长期以来,学校有关部门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班主任和学生只是参与者、体验者,师生并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活动的认同感、参与度不够。另外,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活动,活动本身也没有什么创新,年年基本都是什么演讲比赛、唱红歌、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没有什么新意,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呼声很高的春游秋游、校外远足、校外游学、校外实践、与其他学校联谊会等活动或是考虑到资金问题、学生安全等因素难以实施,这也是导致班级活动开展不是很积极主动的原因。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在以后各项活动的举办中,要多听听老师和学生们的想法,只有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并注重活动的新颖性、实效性,让师生们体会到活动的乐趣,才能真正调动老师和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真正发挥文化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整体素养,为班级文化建设掌好舵。
年轻班主任有精力,朝气蓬勃,和学生容易沟通,但相对而言,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是很丰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心有余力不足,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提高班主任整体管理水平,让年轻班主任更快的成长起来,更加胜任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是各个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考虑的重点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老带新,结对子”活动,或者是创造机会让年轻班主任走出去学习培训,或者是在校内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提高班主任整体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这样才能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储备得力人才。
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建设要互相结合,共同形成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班级物质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整洁的桌椅、干净的地面、合理的布置、美观的摆设、醒目的板报等,无不给学生透露出积极的信息,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让置身其中的学生油然而生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在班级学生之间会相互感染,时间长了就会蔚然成风,形成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能轻松愉快、身心愉悦。在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中,既要注意墙壁文化和角落文化的整体设计和布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调动学生全员自主参与,不能班主任和少数班干部大包大揽,搞“一言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体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民主性、科学性。
以我班为例,以前墙壁上是学校统一布置的名人名言,很长时间都不更换,后来我利用班会征求学生意见,用班费在网上买了学生们喜爱的励志墙贴,“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等,让班干部带领大家将墙壁布置好;用班费到书店买了几批杂志、课外书,号召每人再从家里带一本名著,将班级书柜布置得非常充实,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几盆吊兰、绿萝等绿色植物布置在教室的讲台、书柜上,让师生们感到绿意盎然,充满生气;学生们自带的装书籍杂物的储物箱全部摆放在教室后面,整齐有序、、、、、、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价值观三个方面,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与本质体现,是一个班级和其他班级最大的区别所在。在我校,很多班级没有班训、班徽、班歌、班规,或者只有其中一两项,表明班主任对这些文化建设层面的东西是不太重视的。其实班训就是一个班级全体学生价值观的浓缩,班徽、班歌可以充分彰显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班规是一个班级的行为规则准绳。每一位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级,一定要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的班级价值观,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塑造团结进取的班级形象,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将物质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教室会“说话”,让班级有“灵魂”,这样的班集体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