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杰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曙光双语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迅速,因欠缺人生阅历又缺乏文言积累,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难免出现阅读困难、理解不畅等问题。但是,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言情、或情景交融,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可为学生营造古诗词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人情感,这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
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快速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进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随着学生年纪的不断提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全面。这会给学生造成不小的学习压力。并且部分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教育理念,所使用的固化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十分枯燥的学习感受,降低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容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关键。
1 重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方式予以创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将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培养。”从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看出,仍存在学生主体性不突出、课堂氛围枯燥沉闷、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僵硬等问题,而应用情境教学法则可以给予语文教学帮助,使其突破当前课堂教学的困境,实现教学效果的良好。
2 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后运用分层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不同和家庭受教育方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层次。因此,为了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效掌握课堂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分层教学的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不同难度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结合分层教学来为学生设计出不同学习程度的课后练习。我们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部分语文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语文课后学习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基础性的语文内容,以便让学生有效掌握;对于学习优异的学生来说,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除了完成基础性练习,还可以设计一些灵活性、生活性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提高。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这样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掌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课前运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整个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经过有效的课前预习,能熟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而快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造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预习方式,加上教师也只是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字和阅读课文进行预习。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激发出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认真预习。而微课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基于微课的资源丰富、画面生动、时间短等优势,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快速记忆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前预习中渗透微课,不仅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重难点,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我们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部分语文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还需要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含义来体会作者对热爱大自然的中心思想。
因此,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先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和本节课有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如,视频《美丽的大森林》等。并且将这些内容制成微课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充分掌握本节课所讲的教学知识点。在语文预习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微课教学中发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可以询问家长、或者同学。如果出现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总结和记录,将这个问题预留到课堂教学中解决。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微课的学习下,能让学生有效的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为课上教学打造了基础,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3 结合生活实际,吸引学生加深认知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就是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经验,运用风趣精妙的课堂语言把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古诗词教学课堂。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古诗词也不例外。要从诗词文字入手融入诗词情境,想象诗词内容,感受诗人情感,教师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抓住“生活”中与诗词内容相关的事物或道理,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此外,对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汲取教学素材创设情境不仅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严格遵循为学生展现生活实际、让学生领悟生活意义、引导学生认知古诗词的原则,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词并加深体悟。例如,教师在教学《石灰吟》一诗时,为了让学生对“石灰”有更加直观的认知,便创设了以实物为中心的生活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材料———生石灰、石灰石、冷水和烧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这些材料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哪位可以告诉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嗅觉、触觉了解石灰的质感后再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生活中的石灰是怎么来的呢?”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丰富关于石灰的知识并作答,之后教师自然引出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石灰的古诗———《石灰吟》。同学们知道烧制石灰的过程吗?石灰的源头是石灰石,而石灰石深埋在深山老林中,经过人们千锤万凿后,再经猛火烧制才能变成生石灰,最后再用冷水浸泡才变成了石灰。”这样创设情境利用了小学阶段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联系生活中石灰的开采和烧制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其深刻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内容和生活的关联。
2.4 课堂运用合作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因此,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教师正确意识到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与同学相互交流。这样学生能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完善和改正。例如,我们以《大江保卫战》这部分语文内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奉献精神的赞叹,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爱国精神。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并且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通过阅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分享给小组其他人并要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和对文章的体会。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小组中尽情讨论和分享。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
3 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方法和当前学生的发展相适应,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中,要注重不断优化教学,立足实际,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效提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培养,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促进学生智力提高,充分展示情境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于长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J].黑河教育,2018(12).
[2]崔艳波.浅议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