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云
四川省康定中学 四川康定 626000
摘要 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有全新的要求, 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新的挑战 ,如果仍停留在原有经验上进行重复的教学实践,必定满足不了新的教学要求,因而教师要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开展好教学研究指引教学实践。本文从什么是教研出发,分析教研组应当如何开展有效教研。
关键词 教研 有效教研 教研组
一、教研的概念界定
教研,就是教学研究,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从知识角度来看,就是将资源转化、传播、利用,促使教研者不断挖掘源头的“活水”。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就是明确教研目标、体会其他教研者的需求、共同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研就是再生力,帮助教研者提升和发展,支持教研者的成功。
二、有效教研的主体与特征
1、有效教研的主体
教研的主体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
(1)教研是一个较为民主、开放的研究方式,是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更是教师群体发展的追求。
(2)“教研组”——“教”是教师利用教材、在教学大纲指引下、使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个体行为;“研”是对教学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行为;“组”字表明了教研是一个教师的群体性行为,依赖集体的智慧。
2、有效教研的特征
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教研”就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研。明确的教研目标是有效教研的灵魂,也是每次活动的方向,是判断教研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实现有效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行为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所以教研之后学生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可以为有效教研的评价提供参照。
三、如何优化有效教研
有效教研是每个研讨者追求的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有效教研:
1、高效的流程——有效教研的基础
一般而言,教研活动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实践阶段,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是有效教研的基础。
(1)准备阶段:
①确立主题。这是有效教研的前提,是串联教研活动过程的线索和纽带。确定主题时要注意:回归教学原点、关注重点难点、反思学生需求、了解教师需求。
②确定研究方法和策略。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教研组老师一起进行理论的探讨和学习;同课异构、同课再构式的课堂试验和观摩;邀请专家指导;观摩网上优质课……根据具体的教研主题,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③协调好合适的活动时间,联系好场地,制定研讨活动分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④预设好呈现研讨结果的方式。预设好最终的研讨结果是以论文或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还是以公开课的形式呈现。
教研活动组织者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活动进行科学而周密的思考。
(2)实施阶段:
教研活动要根据计划来具体实施,稳步推进。因此,开展教研活动要做到:
①研读学习。研讨者要落实相关理论的学习,做好研讨的理论准备。
②交流讨论。上公开课的教师首先提出教学预案,其他教师再对教学预案进行分析,从而完成全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形成一个具有集体智慧的教学方案。
③反复磨课。完成“剧本”的演绎和再创造,让集体的教学策略接受实践的验证,然后再生成。
④评价加工。专家、骨干教师引领全体教师进行剖析,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打磨课进行加工、构建,形成教研组的优秀教研案例。
⑤反思实践。研讨者结合研讨活动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进行思考和反思,将优秀案例的经验引申到教学实践中。
(3)实践阶段: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研究教研的辐射作用,要在有效实施教研后扩大受益面,让教研活动的成果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从而实现有效教研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2、提出实效的问题——有效教研的中心
确立主题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有效教学需要有效教研指引,有效教研的核心是教学实践。因此,有效教研应该着力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存在什么问题,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存在的问题的策略和方式是什么,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何贯彻落实,等这样的新问题或者难以处理的问题。筛选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难易程度适中。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3、良好的研讨氛围——有效教研的关键
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参加教研活动的内驱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引导,教研活动才能有效开展。
(1)教研组长要加强修炼提升
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核心和灵魂,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教学研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需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良好的学科素养、丰富的教学技能、引领和协调能力。因此教研组长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加强实践技能的学习、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加强管理能力的学习。
(2)创造和谐民主的研讨氛围
教研组长首先要充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要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教研组长还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敏锐的职业嗅觉,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教研组长还要虚心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问题,提高教师的被认同感和自我实现感,在和谐和民主的氛围中缩小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老师们参加教学研讨的内驱力。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新一批的骨干教师,使教研组优秀教师不断出现,应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带作用。一方面骨干教师分享成功的经验,对成功经验进行研究,上升为可以复制的理论,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起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骨干教师可以带头是对教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将具体的方案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改 进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4)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教研组长应该帮助教师提高对教研的认识,提高教研的积极性。不能只学理论不切实际,也不能只说问题不结合理论,要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同时也有所收获。
教研组长要提前告知研讨的内容,老师们围绕主题参阅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写成发言提纲,做好研讨的准备;然后根据每位老师的特点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要选好主持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主题要结合学校课改和学科教学实际,鼓励老师们在参加研讨的时候说真话、说实话,不说空话、废话,才能培育良好的积极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一定要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问题,并且要发展教师的业务能力。
总之,有效教研为有效教学提供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渠道。应当优化有效教研,使教研工作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教育管理,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三段十有”主题式有效教研活动策略,金昌杰,G40,1005-5843(2013)06-0014-03;
2.浅议教师在教研中的作用,魏斌,《发明与创新》,2011.11;
3.地理教研组长提升学科领导力的九项修炼,姬惠光,《地理教育》,2015年第9期;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雷江华,《现代特殊教育》,2016.6。
作者简介:王祥云(1991.5.15) 女 藏族 四川康定 一级教师,大学本科 教育 四川省康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