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9期   作者:刘坤
[导读] 相比较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标准化、一体化设计
        刘坤
        身份证 65280119831210****
        摘要:相比较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标准化、一体化设计,在施工上实现了装配化、专业化,并且还能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地优势,能较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理念。尽管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早,但受理论和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预制构件间出现裂缝,配件间跨度小等,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不高,制约了其发展速度。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项目管理;探析
引言
        总体而言,部件建筑的开发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变革”和有效改造城市建设模式、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的重要举措。此外,它是实现国家减少建筑节能目标和建筑整个寿命期低碳技术指标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因此,设计部门需要改进对部件参数化建筑模型的管理,以确保部件符合标准和通用要求。
1装配式建筑简述
        装配建筑是在工厂预装配的建筑,在工厂预装配部件和附件(例如b .预制柱、预制梁、楼板、墙、楼梯、阳台等。),随后使用标准连接将它们发送到特定位置并最终安装到该位置。在材料形式上,装配建筑分为三大类: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结构、装配木材结构。装配建筑分为构造块建筑、钣金建筑、箱式建筑、框架建筑和光泽建筑五种类型。、
2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
        2.1材料方面
        作业中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工厂已经养护好的构件成品,加工后运送到现场组装,较之前的材料而言更环保更方便。特别是预制的夹心保温外墙板,制作时混凝土和保温材料一次浇筑而成,外墙保温层不宜脱落。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更方便更先进。
        2.2安全隐患方面
        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方案问题会导致安全隐患。在施工平面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好预制构件堆放的问题,避免发生由于堆放不当造成施工现场车辆堵塞和构件吊装不方便的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现场监督考核不到位、构件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是否持证上岗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吊装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默契配合。缺少默契配合容易造成刮碰事故。吊装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连接部位失效,导致脱钩,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吊装机械长期大负荷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在外墙的施工中还容易发生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包括临边坠落和重物坠落。除此外还有触电的安全隐患,在预制件拼接完成后要进行防水条的焊接,钢筋之间也要焊接,通常会拉一些临时的电缆,如果作业人员麻痹大意操作不当就会发生触电风险。
        2.3对预留孔洞位置精度要求较高
        由于工厂化的生产,使得预制构件的尺寸已经统一,如果现场放线时尺寸偏小,将使预制构件安装不下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大,则又会造成拼缝偏大的现象。同时,在现场施工时,剪力墙的标高也要控制好,不然将会造成叠合板安装不平整或即使叠合板安平了,也会造成板与剪力墙间有较大的缝,又要重新支模,就本末倒置了。所以要求施工人员放线准确,标高测量精确。
3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
        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有三种:全面质量管理、SDCA质量管理和PDCA质量管理。前者是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管理;SDCA则分为四个阶段:标准、执行、检查和总结,覆盖了整个生产流程;PDCA是对SDCA的进一步创新,同样也分为四个阶段:策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调整阶段,能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这些方法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4项目管理工作的策略
        4.1质量管理方面更应该把工作做到施工之前
        因为构件在工厂加工养护好后运送到施工现场,大多数工序都是在构件加工厂完成,原材料质量、套筒连接件质量、外墙保温板质量都难以保证,质量的监控成难点。而构件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构件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连接件不达标吊装过程中会出现脱钩,轻者也会出现构件精度不够,需要多次进行吊装调试,就会导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使施工中安全管理难度加大。所以质量方面的管理要延伸到构件生产工厂。要加强对构件厂现场生产加工的检查力度,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构件本身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重量和施工现场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
        4.2做好方案设计深化工作
        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不能盲目追求预制率,需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明确,实现不同施工环节之间的有效协调。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文件中明确标出安全重点部位,通过提出合理的设施建议,继而强化设计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性。此外需要做好设计图纸的会审工作,利用BIM技术建设施工模型,对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进行施工模拟,继而开展构件碰撞检查工作。施工部门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项目部门需要做好构件吊装运输方案、塔式起重机附墙等施工方案,对于高支模超过一定规模的施工工程需要邀请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4.3对预留钢筋进行定位
        工作人员在开展吊装对孔就位工作时,为了确保墙板底孔能够与楼面预留的钢筋顺利套接,施工人员不能摇晃墙板,而是需要匍匐在地面将手深入至墙板与楼面的缝隙之中,继而对套接钢筋位置进行调整。为此可发明新型钢制模具,在下层墙板浇筑过程中根据已设计的钢筋位置,开展预留钢筋的定位工作,确保预留钢筋能够与上层墙板高效套接。
        4.4更新螺母式吊钩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对传统构件进行改进,在墙板以及叠合梁吊装期间,可借鉴船舶吊装所应用的吊装平衡钢梁。生产制作商在制作吊装平衡钢梁时,需要对钢梁的受力状态进行核算分析,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标准预制构件。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需要在平衡梁上设计两排空洞,淘汰螺母式吊具另选用卡扣式吊具。
        4.5预制构件的吊装与堆放
        装配式建筑施工一般采用塔吊或汽车吊作为主要起重设备,垂直运输的效率是整个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为预制构件的重量普遍较重,在起重设备的选择上应与传统的现场现浇工法有所区别,应在设备型号和最大起重重量上留有余地。投入使用前必须起吊最大起重重量和最大幅度处的额定起重重量,使各机构分别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运动。并应调试及检验全部安全装置能否正常工作。涉及多塔同时作业的应认真编制多塔作业方案。因为吊装组装预制构件有许多是塔吊司机无法直观观测的部位(如预制楼梯等),所以地面塔吊司索指挥人员至关重要,应由有经验的专业指挥人员担任,严禁由无塔吊司索资质的现场作业人员充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确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更要做到位。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不长,施工方法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方面,所以施工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法才能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晓娟.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02):130-135.
[2]邹建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管理关键点研究[J].建设监理,2019(01):29-32+38.
[3]张伟锋,赖鸿达,宋苗苗,严振豪,林洋艺,许天鸿,游学敏.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8,25(12):9-12.
[4]陈伟.装配式建筑发展与推广问题探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8,27(04):62-66.
[5]付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22):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