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巡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刘滨
[导读] 随着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水利行业迎来了工程建设的高潮。
        刘滨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滨州市  256208
        摘要:随着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水利行业迎来了工程建设的高潮。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是工程的生命,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活动的成败和规划目标的实现。国家和水利部门历来重视工程建设质量问题,针对开工建设的节水供水重大工程,出台了《关于印发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巡查实施细则的通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文件,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下,工程建设质量巡查已成为常态。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巡查;问题特点;原因分析;对策
引言
        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实现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方面,虽然质量监督员与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人员目标相同,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意见相左,当进度与质量或者是质量与成本之间产生冲突时,尤其是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追究质量责任时,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只有坚持工作原则,才能落实监督工作任务;只有讲究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化解对方的抵触情绪,使其理解、配合、支持质量监督工作。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落实监督工作任务。
1质量管理违规问题责任单位的分布特点
        统计分析了2016-2019年期间,在珠江流域(片)开展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海南南渡江引水工程等5宗大型在建水利工程(均属172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巡查、飞检等数据,除大藤峡水利工程每年至少开展1次质量巡查外,其他工程无此频次。从责任单位的有关质量问题数量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如下特点:(1)质量管理违规问题覆盖了所有参建单位。即每个参建单位在建设期间或多或少均存在质量管理违规问题。(2)在存在的质量管理违规问题中施工单位最多,占比超过50%,其次是监理单位,占比达20%,再之是检测单位,其占比达9.2%;安全监测单位问题最少,占比1.2%。从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违规问题数量的排序来看,基本符合工程建设的特点,也与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制中承担的角色有关。在工程界经常讲,质量是干出来的,而施工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最容易出现质量管理违规问题。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承担质量控制,与施工可以说密不可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管理违规问题,或多或少都与监理单位有关。而检测单位质量管理违规问题较多这与其参与的建设环节有直接关系,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有关工程检测的有3个环节,一是施工单位自检,二是监理单位的平行检测,三是项目法人的第三方检测,为工程施工质量把守“进口”,但近几年随着检测单位的大量涌入,在工程检测活动中仍存在工地实验室仪器管理不规范、采样、样品储存记录不全等诸多质量管理违规问题。
2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利工程质量责任制度无法落实
        质量责任制度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各部门对所负责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够明确,当发生质量问题时不能做到有效问责,因此不能开展有效的处罚,导致许多施工人员不重视水利工程的质量工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单位要完善并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发挥出质量责任制度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2.2监理单位与施工方合作不力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和施工方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只有默契地配合才能保证质量。从本质上看,监理行业本身带有服务的色彩,除了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控制,还要排除一些来自技术方面的困难。

而目前国内监理单位的专业能力不强,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在工作时列出的要求和方式也并不一定科学,施工单位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又想节约成本,使利润最大化,就会存在方案优化的情况,这对监理单位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又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导致施工方和监理意见不协调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3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3.1加强质量管理违规问题“源头”控制
        质量管理违规问题的“源头”应该是参建单位人的问题,抓质量管理违规问题首先应抓住人这个“总开关”,工程人员素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4MIE的第一个M,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制定工程质量行为管理导则,规范各参建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质量行为,并将各参建单位工程质量人员的岗位培训纳入监管体系中,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
        3.2规范管理体制、增强管理手段
        为避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模式混乱,行政交叉和职责混乱,监督执法出现错位或者缺位的后果。首先,应解决体制问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与水行政单位分离,监督职责和水行政管理分开,监督单位不受地方水行政部门管理,接受上一级监督机构管理,质量监督人员可以参公管理,监督人员应全部专职,在此基础上项目监督管理原则上应采用上级监督下一级,不出现同级管理;其次,监督经费应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拨款作为专项资金,地方部门不得挪作他用,从而避免因地方财政情况不同,出现监督经费不足,避免监督工作不到位,影响工程质量管理。
        3.3加强质量巡查力度,查与罚并重
        根据在建项目规模,建立部级、流域(省级)、市级的质量巡查分级管理体系,尽可能对在建项目做到全覆盖的质量巡查,运用明察暗访、飞行检查等方式加大质量巡查力度,重点项目必要时延长巡查时限,以问题不查清绝不收兵之势形成质量强监管的态势。巡查结果一定要与处罚相结合,否则巡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质量责任追究标准下,可以进一步探讨建立用于市场信用评价的黑红名单制。
        3.4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方法,做好质量管理重点工作
        在对重点项目现场建设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中小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巡查,提高监督管理的实际作用。质量监理机构和相关的部门要不断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方法,把传统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法比如预约式、应召式的检查方法改进,尽量使用随机、突击的检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能够对质量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只做好表面工程。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监理机构和相关的部门要做好突击检查工作,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更加深入的发现质量问题,从而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能够有效防止水利工程建设中多种质量问题的出现。
        3.5加强质量监管,加大监督力度
        在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涉及到许多重要问题,其中质量管理最为重要,对工程的日后使用年限和运行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主要环节有:工程项目质量、工程目的和施工周期等。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监管效率,应该建立专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并利用专业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管理质量和能力。另外,应加强与水利工程施工部门的交往和沟通,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当前,在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强监管的态势已经形成,应认真研究水利工程质量巡查中反映的特点和问题,紧盯各参建单位工程人员质量行为,加强问题“源头”控制,用制度规范质量管理行为。提高质量巡查的水平,查罚并重,遏制质量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为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探究[J].吉林农业,2019(24):60.
[2]张涛,于伟臣.试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优化与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41.
[3]胡胜德.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风,2019(27):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