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戴彦琼
[导读]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教学时间短,知识点多且分散,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戴彦琼  363000

引言: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教学时间短,知识点多且分散,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在这个阶段,学生怀着对化学的好奇和学好化学的美好愿望学习化学。伴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感到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不少学生以为背下知识就可以学好化学,结果发现背下知识却不会用,成绩依然不理想,开始对学好化学望而却步。尽管如此,课堂上他们最愿意关注的仍然是化学实验。有效教学主张知识不是靠教师片面传递,而是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成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  化学实验  有效教学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以往学生的学主要是听教师讲和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种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很少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他们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思考能产生这种气体的实验有哪些,学生很快地举出不少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比如木炭燃烧,蜡烛燃烧,人及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等,在学生提出方案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析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备该气体,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并分析得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起来,既能有效地掌握知识要点,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方法去揭示生活中的奥秘,揭示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在生活中化学实验无处不在。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处理时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指导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和了解各种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品寻找实验器材,树立环保意识,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渗透“绿色化学”,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将废弃塑料瓶、玻璃瓶等制作反应容器,将课堂上会产生污染的演示实验有意识地进行改进,变为无毒无污染的实验。例如在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教材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会污染空气,可以鼓励学生对装置进行改进: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将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装入试管中并塞上橡胶塞可以解决白烟污染环境的问题。有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提出如果试管内气压急剧增大可能会将橡胶塞弹出,可以改用带气球的导管或注射器来调节装置于内外的气压。又有深入思考的学生提出,可以在注射器内装少量的水在燃烧结束后往试管中注水吸收白烟,力求做到实验”绿色无污染”,整个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很大提升。
        三、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实验为主,缺乏创造性。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是“照方抓药”按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方法实验。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相适应。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化学实验教学中循规蹈矩的传统方法,推动学生向主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教学,教材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指示剂用量少但是无法判断酸是否过量,反应过程颜色变化单一,没有设计中和反应放热实验,学生按部就搬进行验证实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将实验设计为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1尝试用紫甘蓝汁作为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这样改进的优点是:紫甘蓝汁①天然色素,材料易得。②性质稳定,能长期保存。③颜色随PH改变发生鲜明变化。④能准确指示酸碱滴定终点。⑤可直接判断酸是否过量。实验2设计实验使酸碱中和反应变得可视,如图1所示:
          

        酸碱溶液混合后V形管中红墨水由原来左右平衡变为明显向一端偏移,一会儿又恢复左右平衡。经分析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推动红墨水往前移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拓展与延伸,布置学生用玻璃棒从锥形瓶中蘸取少量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将取液后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灼烧,观察。拓展学生设计实验时的视野。通过以上探究改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反思:
        初中阶段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实验教学更加有效。不断地在教学中反思,创新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实验教学有效化,达到有效实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
[2]张小平、张旻媛 紫甘蓝色素变色实验的设计 化学教学 2014年第6期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