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与控制能力评价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薛辰晨
[导读] 摘要:建筑施工涉及到众多项目,总体规模较大,导致风险系数较高。

        上海住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施工涉及到众多项目,总体规模较大,导致风险系数较高。针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进行分析,思考危险源辨识内容以及危险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而总结出加强重大危险控制能力的措施,以此保证施工期间各项技术、环节的安全性,为及时采取有效的危险源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能力评价
        前言:在城市规划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由于施工现场频繁发生安全事故,使得现代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与控制能力的评价,不断更新风险辨识方法,持续改进风险控制措施,以此构建安全、健康的施工环境,以此满足时代发展对建筑施工生产安全的要求。
        1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
        1.1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指的是,造成人员与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主要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管理者、机械设备、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且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作业行为也能够触发危险源后果的产生。在辨识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过程汇总,需要从材料、人员、设施等参与建设的多种对象角度进行考虑,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以此找出影响施工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因素,并在深入了解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特性与共性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危险源风险的发生几率。
        1.2风险接收准则与分级标准
        1.2.1风险等级标准
        风险等级标准包括发生概率标准与事故后发生损失的标准,根据《安全生产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其他国家相关条例,能够对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进行准确评判,根据危险源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对工程项目以及人员造成损害的程度,可根据产生严重后果的程度对危险源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一共分为五个等级:一等级无需考虑;二等级需考虑;三等级严重;四等级非常严重;五等级灾难性。
        1.2.2风险评价矩阵
        根据建筑施工危险源风险定义,主要由发生概率与产生后果一同组成,可以采用风险矩阵来评估某个建筑施工工程的风险。首先,将风险发生与法律后果放置在同一矩阵中,根据二者的不同组合,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其次,加工风险划分为无需考虑、需考虑、严重、十分严重、灾难性后,便得出关于风险发生概率的等级。根据风险矩阵得出的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能够直观地表示出建筑施工工程对于风险的发生程度,为企业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可行的依据,以此保证人员安全,提升建筑项目建设质量与水平。
        1.3危险源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是现阶段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的重要方法,该种方法能够将评价对象环境与规定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并将此作为自变量取值与打分的重要依据,最后得出关于建筑施工的风险等级。在使用作业条件风险法对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时,危险因素具体分为:一,“L”。指的是建筑施工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指标,危险发展与发生频率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将自变量取值规定在0-10范围内,一共分为七个等级。二,“E”。指的是在建筑施工环境中,频发危险事故的指标。当施工人员经过长时间作业后,产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也相应增大,1-10也是该指标自变量取值的主要范围,一共分为六个等级。三,“C”。指的是诱发危险源事故发展为实际后果的指标,该指标涉及的事故中,对事物以及施工人员的伤害存在较大的波动范围,指标取值范围为1-100,一共分为六个等级。当危险结果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取值便为100分。此时,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源,以此降低危险源风险等级。总的来说,整体危险源产生风险的程度可用“D=L×E×C”来表示,以此评估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1]。
        在使用“D=L×E×C”计算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时,最终取值不同,则划分的风险等级与不尽相同。当分值小于20分时,被认定为轻微危险,对建筑施工造成严重影响的几率并不大;当分值大于320分时,则被认定为灾害风险,需要企业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以此降低灾害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人员与财产安全。指标取值标准具体划分如下表所示。
        表 1 标准D取值划分示意表

        2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能力分析
        2.1危险源控制能力评价必要性
        不同生产规模、发展程度的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时代经济的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在满足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后,才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从而实现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水平的提升。在对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能力进行评价时,应当根据给出的定量标准对风险等级进行比较,以此为企业判断当前风险等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与控制能力之间主要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内在关联,若建筑施工存在企业内控能力差、管理控制水平低、人员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则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相应提高。另一种是外在对应关系,建筑施工现场风险控制能力与危险源风险等级是否匹配,当二者不相匹配时,则建筑施工作业处于一种高危状态,此时企业需要切实提升对于危险的防控水平,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作业顺利开展。
        2.2加强危险源控制能力的措施
        2.2.1组建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
        从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组建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对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政府部门与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协调工作,同时,切实提升审批服务的效率,派专人对建筑施工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出政府相关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的优势,为施工项目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2]。由专业人员对现场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及时找出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并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实际安全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记录,为在较短时间内降低施工风险等级提供保障。
        2.2.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保障措施
        一方面,合理制定保障施工项目安全质量的工期。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与基本程序对施工工期进行规划,将保障项目安全、质量作为前提,合理安排勘察、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工期,严禁任何人干涉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并要在充分讨论之后,才可合理调整工期。另一方面,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建筑施工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落实安全风险动态分级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风险应急预案,以此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门分析、评价,及时优化、调整应急方案,做好建筑产前与安置工作,为安全施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将安全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完整的体现在招标投标合同中,明确勘察、设计、采购等环节的质量管理义务与责任,为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
        一方面,做好建筑施工与相关项目的协调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总体建设规划,切实健全实施施工计划的统筹机制,做好与周围已有建筑的协调工作。同时,坚持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各类建筑施工资源,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科学安排建筑的施工时序,为降低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等级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首先,落实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做好招标投标工作,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各作业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其次,落实安全施工管理。完善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的招聘制度,切实加强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工作,以此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3]。同时,落实奖惩制度与激励机制,调动全体人员参与到监管重大危险源的工作中,使得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持续提升。最后,落实廉政建设管理。由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工作,推动施工高效、廉政的建设进程。
        结论: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最主要的目标与任务,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的分析,针对不同危险等级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符合实际生产的安全作业方法,同时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的建设,不断优化现场安全质量保障措施,以此达到安全、稳定、可靠进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安宝.高层建筑施工塔吊选型和危险源辨识控制研究[J].建筑安全,2019,34(06):11-16.
        [2]梁继光.浅谈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35.
        [3]屈映池.基于重大事故的施工场地危险源分析与控制[J].价值工程,2018,37(08):10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