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刚
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6508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实际教学,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一、师生课堂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必须重新为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的“手眼耳口”齐动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最主要的阵地,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向课堂中的40分钟要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化,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必须要准备充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的当堂目标更为清晰、定位更准确,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熟练,对于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运用自如。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这样课堂教学将会更为流畅、简洁、紧凑,对教学时间的掌握、调控安排将更加科学、合理,不会再做无谓地浪费时间。
?? 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从零开始的,应当是建立在学生或多或少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只是这种准备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时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的这种“无意识”的、比较盲目的课前准备活动,自动地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的课前准备,从根本上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和水平,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才能更加专注高效,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令人欣喜,因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
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备教材,备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课堂顺利进行下去。
首先,备教材。备教材要有全局意识从整体上看教师应先通览全册,再看单元,最后再详细看每节课的内容从而进行备课。
在全面系统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再从教学的全局出发,精心设计课程结构,细致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哪些内容需要老师讲,哪些内容需要略讲,哪些内容需要详讲,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关键,指导学生,精讲细练,突出重点。熟悉教材记住重点与疏通教材在于通和懂的原则相比较,熟悉教材就在于透和熟。在把教材看一遍之后,就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实质,教材的逻辑结构以及教材中蕴含的各种因素。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达到“透”和“熟”,才能把教材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在教学中正确发挥,运用自如。吃透教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融会贯通,让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为我所用。
其次,备学生。在现在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具备六种能力,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教师在备学生时,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分析学情,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学习。
三、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意志力不坚定,兴趣容易转移,长时间处于严肃紧张的课堂中就很容易疲乏和走神。课堂上,如能创造出相对宽松的环境气氛,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敏捷、思路才会开阔。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先让自己端正心态,改变原来的陈旧思想,俯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尽量创设愉悦开放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和主动学习的快乐。如上《我家跨上了高速路》一课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在家上网时都做些什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的争论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更短的时间集中起来;当接着再问“上网有哪些好处和还处?”时,学生由于年龄小只认识到好处,而对害处认识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较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学生认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质疑可以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等。例如,在讲《秋天的雨》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秋雨是一把钥匙呢?”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试着让他们自己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之意、释疑,成为主动探究者,有时还会提出新的观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语文理解能力,这时就需要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四、课外积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例如学习《和时间赛跑》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诗句或者说是名人的故事资料,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要想打造愉悦高效生本课堂,只有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后反思、教研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