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17期   作者:吴晓丽
[导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吴晓丽
        长岭县第一中学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手段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学习、延伸教学资源等,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对于实践开展不良的情况,应该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有效研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从而为开展高质量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同时增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程度,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选择,也是学生未来实现良好学习的重要方向。基于这一特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具体应用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良好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1.1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
        初中阶段开展的学习任务,已经开始为中考和高考做准备,初中生的日常主要游走于学校和家之间,对于道德与法治相关情况认识比较少。道德与法治教学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复杂,理论性很强,如果没有充分的生活认知和实际案例作为支持的情况下,学生想要实现知识内化难度系数比较高。而基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靠不再只是教材,可以实现极大的延伸拓展,通过将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之路更加简单便捷。以“集体”为例,集体一词可以延伸出很多涵义,教师就可以将其具象化呈现,让学生对个人和集体的区别实现清晰的界定,进而有效强化对集体概念的理解。比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合唱团等,基于这些集体形式示范,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基于此,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具有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进而对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具有更清晰的认识。
1.2增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程度
        传统教学开展模式和知识点呈现形式单一且枯燥,学生为了达成学习目标而开展的学习,所能实现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知识点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而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思考能力,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化,课堂氛围得以更加融洽、活泼。以“关爱”为例,传统形式下,教师会告诉学生关爱很重要,并且学生要积极将关爱落实到生活中。而学生基于如此生硬的知识传达方式,很有可能被激起强烈的反抗意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关爱事例搬到课堂上,学生看到公交车上为老孕幼残让座等视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并且愿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贯彻到生活中,与此同时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2.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开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给学生留下了刻板枯燥的刻板印象,并且没有充分真实的生活案例作为辅证,学生想要将大量的知识点消化比较有难度。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只是将教材内容搬到课堂上,并且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形式下,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良影响将会一直笼罩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将其具象化、动态化的优势充分挖掘,为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很好地消化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播放视频、播放音频、放映图片的形式,将教材上抽象的知识良好地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当中,让学生基于真实的情境产生相应的感触,充分地进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体会。


        例如,教师需要在一开始就为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学生进入初中后,在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运用良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吸收一些抽象性知识,打下良好的印象。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有效结合一些生活化元素,让学生更加有真实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考虑,将自己带入该情景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做。从而不仅道德与法治教学得以良好推进,同时学生也被极大地激发起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2.2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学习
        从新课程改革要求可以明确的是,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团队作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集体发展精神。初中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基于对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利用,为学生科学分配几个小组。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基于此再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探讨课题,让小组内针对该课题展开充分的交流探讨,从而提高了知识探究效率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述青春期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青春期间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变化,将这些资料以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基于教材内容对于青春期具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除却课件资料呈现的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和应该注意的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就能产生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更有效率的学习。一段时间过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发表,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以评委的身份进行提问评价,代表发言人针对提问可以进行进一步补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价值都得以极大地发挥。
2.3运用多媒体技术延伸教学资源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具有的案例十分有限,其存在只是为了进一步解释核心知识点,而学生仅靠教材上的案例信息实现知识充分内化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上能够找到大量的道德与法治相关信息,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存储和展现能力,将围绕核心知识展开的道德与法治信息充分地呈现出来,在固定的课堂时长下,延伸课堂的广度,促使学生的目光可以延伸到更远。教材无法做到经常更新,自然就无法保障一些新闻资讯的新鲜度。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教师就可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基于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合新闻资讯、时事热点,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要点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于当前社会具有更全面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国家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贴近初中生的兴趣点,在宣传国家正能量时,可以有效结合最近比较大热的电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战狼》《攀登者》等。从而在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祖国的发展历史具有更深的认识,极大地增强爱国情怀。
结语
        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了解,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提升教学开展质量和效率都具有很积极的影响。结合当前实际,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应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探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学生对知识具象化呈现的要求,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显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渗透[J].魅力中国.2020,(1)
[2] 罗日东.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31)
[3] 李科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5)
[4] 谢丽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
作者简介:吴晓丽(1990.5-)籍贯:吉林农安,女,最高学历:大学本科,方向:学科教学(道德与法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