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8期   作者:叶菲菲
[导读] 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堵塞的问题
        叶菲菲
        苏州市吴江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堵塞的问题,减少尾气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公共交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现状,就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和提升空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
1前言
        一般来说,不论是公共交通或是私人出行交通工具,都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方便人的出行,如果把整个交通系统比喻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那么公共交通就是人体的血管,车和人则是流淌着的血液。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人的出行而进行组织建设的,和整个城市的布局、绿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私家车的拥有量也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不能够满足目前对交通的需求,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开始对这一发展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这种发展模式会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资源,加大城市内部的废气排放和空气污染,严重破坏了整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更加经济快捷、缓解城市交通堵塞的公共交通发展体系的必要性,投入较少的资金成本,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内部的交通需求。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体系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因此必须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原则,实现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公交优先计划所带来的变化
        实行公交优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市民在出行的过程中尽量的乘坐公共交通,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公交改善措施,以人为中心,大幅度地提高了服务的质量。政府部门加大了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了地铁、轨道交通等大规模的运载方式,对整个城市内部的交通体系也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增加了地面公共交通网,能够和大规模的交通方式进行充分的衔接。在运行的过程中,将整个公共交通运输分为了快线、普线、支线等几个等级,除此之外,对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也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造,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设置了公共专用车道,而大道的中央也有着大规模的乘客候车点,政府部门还采取降价和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乘客采用公共出行的方法,加大了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力度。
3目前我国交通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政府部门加大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的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这个过程中仍旧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就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
3.1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仍旧存在
        虽然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起步较晚,但却来势汹汹,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中都会存在着交通拥堵问题,而城市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的提出增加了城市内部的交通路线,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政府部门也利用补贴、用地保障、通行优先等方法极大地促进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建设。除此之外,还利用停车标准、车辆限号等方法,希望能够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虽然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现象,人民群众乘坐公共交通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城市内部的交通堵塞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人流量较多的区域和重点路段仍旧有着上升的趋势。而造成这种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公共交通措施吸引的大部分群众都是以前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人群,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大部分的人民群众仍就采取小轿车的出行方式。


3.2城市公共交通的上升空间存在不足
        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公共交通体系发展状况来说,公共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倘若按照以往的公交发展考核标准衡量,无论是公交车的站点或者专用通道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加密交通线路和站点的方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公共交通体系的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资金的限制,也不可能过多的在公共交通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且我国大部分的居民出行时间相对较长。就目前来说,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采取何种发展模式,是目前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并不是提高公交服务品质的唯一要素,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建立起一个有机整合的综合交通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局的把握,不能只考虑某一个系统。
3.3我国城市公交发展中存在的瓶颈
        在讨论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私家车出行的优势,私家车出行能够直接到达目的地,并且能够进行自我掌控,有较强的私密性,而这些优点却是公共交通的最大缺陷。公共交通只是考量了乘客的出行范围,而不是在乘客出行过程中所需要步行的距离。倘若遇到乘客换乘的现象,一般的步行距离则会超过500米以上,若遇到换乘次数较多的,则会步行更长的距离,所以,打通“最后一公里”是面临的一个较难突破的瓶颈。除此之外,公共交通对于出行携物也极不方便。
4我国公共交通体系未来的发展模式
        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之后,发现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存在于运行模式之上,如果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和私家车取得一样的发展成就,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在整个承诺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掌控,方便携带随身物品保护乘客的隐私,所有人都会选择进行公交出行,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这却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发展模式。
4.1解决门到门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整个公共交通发展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必须要明确所有乘客的目的地、有没有换乘、会不会改变路线,按照乘客的要求设定行驶路线就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吸引更多的群众选择公交出行,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许多地区都推出了定制的商务班车。根据乘客的需求设定出路线,对于一个区域内、有共同的出行时间和到达地点的人们来说非常有利。这种公共交通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介于私家车和公共交通之间的新型发展模式,进一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4.2解决自我控制问题
        自我控制和私密性有着较高的联系,就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来说,仍旧是以固定路线的公交车为主,乘客不能够自行决定路线。要想解决自我控制问题,必须要打破公交车辆集中控制的现象,可以将公交车打散,由司机进行自我单元控制,但这个过程中要防止走上小汽车的模式,克服小汽车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降低排放。为了能够进一步缓解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车,体积相对较小,行车速度比自行车较快,与自我控制单位有着相同点。
4.3解决携带物品的问题
        人们出行的过程中会存在着携带大量随身物品的现象,在乘坐公共交通时非常不便,可以在公交车站点设置物品寄存点方便人民群众,在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寄存点,在上班时可以先将物品寄存在此处,下班之后,再将物品取走,能够极大的方便乘客。
结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必须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改变以往传统的公共交通服务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尽量满足人们出行过程中的需求,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谨慎地对待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彼得 圣吉 . 第五项修炼 [M],1990.[Peter M.Senge.The fifth discipline[M],1990.]
[2] 陆化普.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城市交通 ,2009(6).
[3] 陆化普 . 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对策建议 [J]. 建设科技 ,200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