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9期   作者:杨秀云
[导读]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
        杨秀云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门护组 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20年11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6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5个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的风险意识评估量表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FLACC量表得分、Wang-Baker笑脸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提高家属的风险意识及处理能力,减轻患儿的静脉输液期间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给药方式,通过静脉输入药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但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血管较细,性格活泼好动,其心智发育不完善,面对针状物品产生恐惧心理,引起哭闹、躁动等,不能良好配合静脉输液,增加患儿的静脉输液风险,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可能会引发护患纠纷,造成医患关系紧张[2,3]。因此,本研究对2016年5月~2020年11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33例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20年11月于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6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3)。纳入标准:⑴年龄<12岁;⑵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⑵伴免疫系统疾病者;⑶伴精神障碍、智商障碍者;⑷伴先天性遗传病者;⑸依从性差,不配合静脉输液治疗者;⑹中途退出研究者。研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1~11(5.30±0.8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1~10(5.17±0.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在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初步评估患儿的病情,鼓励患儿勇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嘱咐家属在旁一同安慰患儿,静脉输液期间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的输液情况,如出现任何异常需立即停止输液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科室内具有3年及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作为组员,小组组织内部会议讨论近期小儿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原因,制定预防性措施,小组定期巡视病房,检查护士的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纠正部分护士的错误操作,对于未严格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的护士予以批评,定期对护士开展静脉输液技巧、应对风险事件能力等专业培训。实行弹性排班,要求交、接班护士共同巡视病房后才能交接工作。在穿刺时帮助患儿选择适宜的体位,并可在穿刺前播放动画片吸引患儿的注意力,选择直径大、弹性好、颜色深的血管穿刺,确保一次穿刺即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护理纠纷,调控合理的输液速度,定期巡视避免穿刺针头脱落,更换液体时需仔细核对患儿的信息,拔针时需使用0.9%氯化钠容易湿润胶布以缓解撕去胶布时的疼痛,拔针要迅速,指导家属按压穿刺点3min。
1.3观察指标    
        ⑴应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该量表含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操作规范、服务态度、风险管理5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20分,总得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护理质量越高[4]。
        ⑵应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家属风险意识评估量表》测评两组患儿家属的风险意识,该量表含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意向、处理能力5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2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儿家属的风险意识越高[5]。
        ⑶应用Wong-Baker笑脸量表测评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主观疼痛程度,根据患儿的面部表情将疼痛症状分为6个等级,分别计分0~5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越严重[6]。
        ⑷应用行为学疼痛FLACC量表测评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客观疼痛程度,该量表含哭闹、体位、可安慰度、面部表情4个维度,总得分0~1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疼痛程度越严重[7]。
        ⑸记录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反复穿刺、液体渗出、针头脱落、输液速度调节不当、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5.0版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5个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能够改善婴幼儿口服药物困难的问题,但患儿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容易引发不良事件,不仅给患儿带来格外的痛苦,也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8]。风险管理起源于日本,近几年逐渐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作为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根据风险因素评估结果针对性提出护理措施,在提高风险预防及风险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9,10]。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估量表5个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1]。表2中,研究组家属的风险意识评估量表5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增加家属的风险意识,可促使家属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中[12]。表3中,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的FLACC量表得分、Wang-Baker笑脸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轻患儿的静脉输液期间的疼痛程度,增强患儿的舒适度。表4中,研究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质量,并提高家属的风险意识及处理能力,减轻患儿的静脉输液期间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万敏敏.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C].//《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201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351-352.
[2]杨惠.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C].//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546-549.
[3]李海霞.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评价[J].当代医学,2020,26(1):182-183.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0.01.080.
[4]郭丽琴.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3):156-158.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0.03.156.
[5]孙小莉,王怡,李丹.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构建及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128-129.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22.051.
[6]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1):122-124.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0.21.122.
[7]程德芳,王娟.风险护理管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6-7,10.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20.02.006.
[8]陆红霞.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37-438. DOI:10.19435/j.1672-1721.2019.03.103.
[9]张玉,李枝国,袁娇.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构建及其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3147-3150.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8.22.040.
[10]沈秋叶.系统化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1):184-185.
[11]侯珍珍.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105. DOI:10.3969/j.issn.1005-8257.2018.15.089.
[12]李佳.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108-110. DOI:10.3969/j.issn.1006-6411.2018.12.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