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胡雪娇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胡雪娇
[导读]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广泛,但该技术在具有施工优势的同时,存在的溢水、裂缝等问题也给建筑质量带来直接影响。
        身份证号码:1324219751102XXXX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越来越广泛,但该技术在具有施工优势的同时,存在的溢水、裂缝等问题也给建筑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本文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质量需要,探讨了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优化改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建筑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土木工程建筑是城市建设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起到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势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建筑的建设质量需要,探讨了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优化改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对策措施。
        1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概述
        1.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是混凝土的一种类型,其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1米到3米,混凝土内部因水化热反应引起的最高温度会和外界环境气温有着超过25摄氏度的温差。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结构较厚,需要的混凝土数量多,在施工中对浇筑、成型、养护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材料和常见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差别不大,主要是沙子、小石子、水泥和水等,通过将这些材料均匀混合结合后组成的复合材料进行使用,能有效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质量。
        1.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特点
        一是容易产生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用的混凝土材料性质,往往在拉伸强度、张力下的变形能力不够,导致该结构容易出现脆性问题。结构越大、吨位越大的混凝土结构自身截面也会加大,水泥使用量相应增加。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泥在熟化过程中因水化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传热条件有限,导致内部温度升温迅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的温差达到25摄氏度以上时,混凝土体积就会受到温度影响发生变形。二是容易产生施工裂缝。土木工程建设中需要的混凝土数量比较大,大结构尺寸的混凝土在施工中,如果外部气候环境比较炎热,在施工浇筑的顺序和组织流程出现问题时,就会在上层混凝土还未开始施工,而下层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开始初凝,导致出现施工裂缝。三是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化热造成的温度差会让混凝土出现裂缝。在对水泥的种类选择不合适,水泥配比、用量等出现失误时,会加速水泥水化热的反应,过渡的热量积累让混凝土内部温度出现升温过快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为尺寸影响,难以消散内部热量,内部混凝土体积膨胀让混凝土外部温度消散加速。外部温度降低导致体积压缩,从而产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应力超过结合力时,就会出现裂缝。
        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2.1从施工材料上看
        土木建筑工程是国家基础建设中发展较快的领域,在高层建筑、新型建筑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但从施工材料上看还存在一些影响质量的问题。一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原材料质量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的施工建设单位不顾国家标准和规定,擅自用低端原材料替代设计中的材料类型,降低成本支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不合格的劣质建筑施工材料,会直接导致土木工程质量难以保证。二是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往往以学历不高、专业能力较差的农民工为主,现场施工管理不足,导致施工环节的操作标准、制度难以得到严格执行,影响了土木工程质量。三是大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的配比中存在着配比材料使用不合理,以低端材料替代高成本材料等问题,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2从混凝土浇筑上看
        大体积混凝土浇捣中存在未分层进行浇捣、混凝土振捣不够,振捣不实或者是漏振的情况。在混凝土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初凝掌控不准,混凝土浇捣顺序出现施工冷锋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凝之前,未进行泌水处理,导致混凝土出现脱水裂缝,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对施工现场的温度变化掌握不及时不准确,没有及时解决混凝土浇捣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3从质量管理上看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的管控不够到位,导致施工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土木工程建设的后续安全建设和使用。现有质量检查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有限,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检测控制不严格,操作标准执行不规范,造成很多人为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问题。
        3 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3.1增加抗裂性能
        一是科学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按照工程设计建设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配比进行试验,选取最为科学合理的材料配比应用于实际施工中。试验检验标准要满足大结构混凝土材料的结构强度需要,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在混凝土混合过程中,采用重复的震动、搅拌作业,让混凝土的复合材料得到有效融合。二是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配筋。为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选用直径、间距较小的配筋,以合适的数量添加到混凝土中。但这些混凝土主要是添加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中间部位,才能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薄弱部分的加固。三是使用控制混凝土收缩的添加剂。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膨胀率数据,选用符合技术要求的添加剂,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现象,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2控制温度应力
        一是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温度。避免在外部温度比较高的炎热夏季进行混凝土浇注工作,如果必须在此季节进行施工,就要采用综合降温措施,通过各种冷区控制来降低浇注温度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二是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泥是混凝土水化热现象的产生根源,因此必须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科学控制。同时要针对水泥量减少对混凝土带来的强度下降问题,添加其他材料或者是增加其他材料的数量,来实现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强度满足施工标准。通常施工中是采用减水剂、混合材料来替代减少的水泥量,通过搅拌技术控制混凝土内部热量的发散问题。在混凝土施工出现升温过高时,必须采取设置混凝土结构冷水排水管等强制性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3.4增强材料性能
        采用添加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维等材料,让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采用优化骨料配备、水灰比和沙砾颗粒大小等方式,来增强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面向国家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城市建设依然是当今非常重要的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可以通过增加抗裂性能、控制温度应力、增强材料性能等多种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向梅,王克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实践探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8):60-61.
        [2]窦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20-21.
        [3]田云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20(27):31-32.
        [4]刘贵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新探[J].四川水泥,2020(08):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