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鄯善区域老油田的探索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5期   作者:金小凤
[导读] 鄯善区域老油田经过20余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全面进入高含水期,面临着诸多开发难点

        金小凤
        吐哈油田公司鄯善采油管理区  新疆  吐鲁番  838200
        
        摘要:鄯善区域老油田经过20余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全面进入高含水期,面临着诸多开发难点,常规增油手段已经很难在鄯善油田取的较好成效,如何使用技术革新进一步挖掘储层增油潜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是目前亟待探索解决的关键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鄯善区域老油田的探索运用情况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高含水期;技术革新;提高采收率技术
1、项目背景
1.1主力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精细注水挖潜空间小
        鄯善区域三个注水开发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水驱效果急剧变差,精细注水挖潜空间日益变小。
1.2 主力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精细注水挖潜空间小
        地层水驱程度不高,在孔隙较小、渗透率低的地层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剩余油,但利用常规措施挖潜难度大,必须要借助提高采收率等非常规措施进行挖潜            
1.3提高采收率技术相对成熟,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不同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国内其它油田大量的矿场实践证明,通过注气、深部调驱、微生物等驱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有效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
2、主要研究内容及探索应用
        针对以上研究背景,主要开展了两项重点研究工作,一是细致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的增油机理,二是针对不同油田、不同剩余油对症下药,开展相适应的矿场试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最终目的。
        2.1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增油机理研究方面
        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
        1、影响宏观波及体积的因素主要有油藏非均质性、流度比、井网部署和注采速度四点,可以分别通过调整吸水剖面,合理部署井网,降低流度比,合理选择井网来改善。
        2、影响微观洗油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微观空隙结构,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和原油黏度,可以通过物理采油法,活性剂驱油法,热力、气体驱油法来分别改善微观洗油效率。
        针对我厂目前的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分别针对纳米微球深部调驱、注气混相驱、微生物驱机理进行了认识与研究:
        1、纳米微球深部调驱,主要是通过纳米微球的膨胀架桥作用,超分子可以变形,拆散,重新粘结的特点,通过采用“纳米微球和超分子” 体系,真正实现进得去,堵得注,能移动,进而实现逐级深度调驱,不断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波及体积。
        2、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主要有有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流度比、原油体积膨胀等作用。基于N2和CO2的物理化学性质,CO2主要利用其易于与原油混相,提高微观扫油效率。N2主要利用其可进入水驱无法波及的小空隙,增加地层能量,扩大波及体积。
        3、微生物驱油是通过向地层注入营养液,加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生物表活剂会降低油水表面张力;同时细菌聚集成团,会自适应的将不同尺度的优势通道堵住。

即可同时提高微观洗油效率和宏观波及体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油田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进行驱油,并且要合理选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才能够充分体增加开采效率。
3、成果应用及效果
        精心开展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逐步形成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深入推进开发方式转型。
3.1 纳米微球深部调驱取得显著效果
        温西三纳米微球调驱先导试验取得突破,累计增油4053吨,温5-5调驱井组已明显见效,见效周期120天,平均日增油2.7吨,由此可以说明该技术的应用非常有效果。
3.2 减氧空气驱在低渗稀油油田特高含水期有一定的适应性
        温西一连续气驱试验,5口井见效,累计增油1523吨,小段塞的减氧空气泡沫驱1口井见效,累计增油1545吨,对低渗稀油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鄯善西二区气水交替驱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3.3 CO2吞吐完成试验方案,达到试验目的
        (1) CO2超临界点位于井深1000m左右,与对CO2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认识一致。自井深1000m(压力25MPa,温度33℃)开始,压力梯度明显下降,此点可大致可界定为CO2的超临界点。
        (2)原油轻质组份含量下降,发生CO2抽提作用,实现混相。
        (3)采出水矿化度和HCO3-离子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初步认为是CO2部分溶于地层水,形成的碳酸与储层粘土矿物发生化学反应。
        (4)方向剩余油富集区,吞吐效果相对较好。
        鄯4-161主产油层S12、鄯3-151井S23S24均为单向水淹,方向剩余油相对富集,效果相对较好;鄯检5-164井S23S24为多向强水淹,在处理半径20-30m范围内,由于前期注水压降漏斗形成的较大的生产压差,近井地带剩余油相对较少
        鄯3-151效果相对较好,累增油90吨,累增天然气10.8万方,含水最高下降30%。但从整体实施情况看,低渗油田特高含水期的CO2吞吐的适应性还需继续探索。下步计划” CO2+其他驱替剂” 的复合吞吐模式,改善效果。
        3.4 逐步建立提高采收率的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以渗流场调整和井网重构为核心,大力开展精细注水工作,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在与研究院深度结合基础上,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预期效果显著优先”原则, 综合考虑效果预期、实施条件和动力计划将方案工作量分③子井组、②④⑤子井组和①子井组3个轮次,优先实施③子井组。
        3.5经济效益
        温西三纳米微球调驱:今年8月已全部收回成本,截止1目前投入产出比1:1.03,若不含措施配套费用,投入产出比为1:2.57。
        CO2吞吐是一种操作简单,投入资金少,能短时间内提高单井产量的方法。其中鄯3-151井投入产出比为1:1.02。
参考文献
        [1]杨颖,叶苗,薄婷婷,等.国内油气田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及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5(1):177.
        [2]潘志坚,韩大匡,齐与峰.油气田开发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及其发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18-122.
        [3]殷金平.S 油田稳产技术对策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8):198-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