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路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1月上   作者:车毅
[导读] 近年来,石台县致力于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品牌,围绕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文旅、富硒、生态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业日益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委党校     车毅   245100

摘要:近年来,石台县致力于打造“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品牌,围绕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文旅、富硒、生态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业日益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尽管旅游业发展速度迅猛,但与当地丰富的富硒、生态、旅游资源相比,旅游业发展规模小、经济总量低,未能充分凸显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本文就石台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优势及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石台县生态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 生态资源 实践路径
        一、石台县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及现状
        (一)旅游资源富集
        生态功能良好,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生态功能良好,森林覆盖率为84.59%,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2个(目连山森林公园、杉山森林公园)。境内旅游资源富集,集“山、水、洞”为一体,有以牯牛降为代表的山岳风光、以秋浦河为代表的湿地特色、以蓬莱仙洞为代表的溶洞地貌、以大山富硒村为代表的田园景观。
        富硒、负氧两大特色资源。土壤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存在有大面积富硒区域,占到县域面积的83.94%。大气负氧离子平均值每立方厘米6000—14000个,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超出世卫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35倍。2016年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是安徽省唯一入选县区,并在入选的九个地区中负氧离子含量居首。2020年又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二)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台县持续举办了茶叶节以及白石岭、高路亭油菜花节、七井晒秋等乡村旅游和文化摄影活动,创新宣传模式,抖音主题为“安徽石台DOU是好风光”上线运营,摄影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了石台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目前,全县正式对外开放的旅游景区11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2018年,生态旅游首位度不断提升,建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景区(点)30余个,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5%、11.1%。2019年全县旅游总收入达80.1亿元,年均增速达15.7%。当地通过积极引导生态农庄、民宿、农家乐等健康发展,生态旅游业为石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动力,实现了乡村旅游富民。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石台县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方式较为单一。石台县地处皖南深山区,地形复杂,城区对外仅有一条省道,受高山地形因素影响无火车、高铁,目前也尚未开通高速公路,乡镇间的道路状况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展了“村村通”工程,使道路状况有所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乡村道路仍然是狭窄而陡峭。交通运输、游客集散等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景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石台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业涉及面广,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不足,自行投资建设能力较弱。景区交通标识、导览标牌欠缺,餐位、床位、车位、厕位缺项或不匹配,一些基础设施没有及时跟进、维护,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凸显出来。
        (二)旅游产业水平较低
        从县内景区分布情况来看。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受高山地形局限,当地多以茶业、林业为主的自然山地村落,村落不集中。当地旅游资源多位于较为偏远的山村,旅游项目规模普遍偏小,开发创新水平不高,各个景区辐射区的基本服务行业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发展。景区功能、空间有待进一步有机规划整合,吸引外部投资环境比较差。



        从旅游发展形式来看。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单一、特色不强、水平不高、深度不够,多以游览观光型为主,存在雷同现象,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少,产业融合度低且季节性强,对于高端客源市场吸引力不强,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导致“回头客”少,没有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链。
        (三)旅游营销推介不够精准
        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目标不明确。多数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较强品牌意识,没有树立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和口号,各景区内标识牌使用不规范拉低了景区档次。品牌形象模糊往往很难让外来游客对当地的旅游景点留下深刻印象。
        旅游宣传范围有限,手段、方式较为单一。乡村旅游总体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部分景区仅仅通过当地旅行社发挥宣传作用,获得的客源甚少。各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四)从业服务管理滞后
        旅游经营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乡村旅游经营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普遍存在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在自身服务质量上,体现在环境卫生未得到彻底整治,接待设施满足于基本水平,从业人员服务行为有待规范、服务理念有待提升。
        缺乏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一方面,缺乏会策划、善营销、懂管理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另外一方面,也缺乏擅长沟通交流、具有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会多国语言的一线导游。
        三、石台县生态旅游实践路径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突破交通瓶颈,改善县城区外部交通环境,构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积极谋划结合旅游资源、餐饮、住宿、摄影等业态资源,开发建设自驾驿站,进一步优化县城内公交、旅游客运班车,加密景区旅游专线公交,完善旅游线路引导图,及时更新县城区及国道、省道、通往各景区沿线的旅游标识牌。增强全域旅游体验感,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做精做强生态旅游产业
        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山、水、土、气”独特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相关部门需要协同配合,发挥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开发、实施旅游重点项目,突出规划引领,彰显生态特色,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力度
        通过开展旅游观光体验休闲活动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突出乡村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大力推荐“秋浦河山水诗画线”和“古村落养生之旅”等旅游线路。
        (四)提高旅游管理服务质量
        制定完善乡村旅游各领域、各环节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经营者、管理者、当地居民等技能培训。鼓励各地整合乡村旅游优质资源,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引进及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储满贵,贺祖诚.石台县志M.合肥市:黄山书社.1991?.
[2]顾长明詹成林,陈文豪.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论J.野生动物,2001,222:30-32.2
[3]吕敏,闫来英.浅谈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九江学院学报,2005,(4).
[4]张延毅.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199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