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数学游戏融入幼儿教学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吕双仙
[导读] 幼儿园教学是整个教学阶段最具特点,也是备受呵护的学习阶段。

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交梨社区交梨幼儿园  吕双仙

摘要:幼儿园教学是整个教学阶段最具特点,也是备受呵护的学习阶段。这个时期的教学注重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状态中提升幼儿各方面学习能力。课程游戏成为了许多幼儿园教师探究的焦点。但是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用游戏来表现,而是以游戏为基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情感,发展良好品格。所以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基本知识,还要时刻保持趣味性,发展趣味性数学,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游戏;幼儿教学;方法
        引言
        幼儿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开端是否教育好会对人生的走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学生处于活泼爱玩的成长阶段,对于新鲜的事物来说,他们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向往,有些事情中的画面,他们还喜欢模仿。对于教师来说,幼儿园的学生还没有理性的思维,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感性思维去教育学生。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数学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灵活好动,更有一些争强好胜的特点,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很难静下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幼儿的数学教学是离不开游戏的,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就是借助游戏的模式将数学的内容传授给幼儿,以一种适合的方式让幼儿合理地接受。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并且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知识。运用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可以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带动幼儿的积极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加便利地接受,对数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对数学的认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且对于提升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数学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设计游戏要用心,既有趣,又有所学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喜欢玩,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更是喜欢,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地玩耍,发挥自己最大的动能,把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自由地展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尽可能地让游戏对幼儿的思维有所拓展,让他们的思维在游戏中灵活转动起来,利用视觉、触觉,让肢体在游戏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在游戏中能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玩积木,首先教师可以让大家初步认识下几何体,利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学生们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让大家转动自己的思维,想一想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想一想自己家又有什么样的物件和几何体很相近,学生们这时通过动手操作,依据自己的想法将几何体进行组合摆出各种造型,结束后,教师让一些小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摆的是什么物件,让他们把自己想法说出来,展现给大家。这个游戏的过程就锻炼了学生的空间能力、思维能力,对图形、几何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自编游戏教材,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实施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没有统一的格式。教师只有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精心自编适合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才能达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例如,我在执教中班幼儿数学内容时,就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自编游戏教材,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化的情境变成各种趣味化的游戏,使每位幼儿玩得开心、学得轻松。由于中班幼儿一般能根据图案拼成相应的物体,因此,教师在组织看图拼画游戏时,一定要让幼儿掌握按图拼贴各种物体的本领,学会拼物体和图形分类,用数字记录各种图形的数量,掌握用语言口述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正确的结果。例如,我在开展这一游戏活动时,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合理选择拼图,但他们拼得速度快慢差距较大,拼图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其中,速度拼得快的幼儿立即数出相应图形的数量,并试图做记录。但由于他们根本不会图形记录,于是,我就让他们把图案中的图形全部画出来,并写出相应的数量,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妙运用游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因数学是一门灵活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幼儿需要具备良好的反应能力,才能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幼儿反应能力的强化与提升离不开幼儿教师对其数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环节,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参与到数学游戏化教学之中,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与锻炼反应能力有关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学习中强化自身的反应能力,夯实幼儿的学习基础。
        例如: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十分简单的切水果游戏,把题目设计成“小明去超市买两个苹果,将苹果带到教师中,想把苹果平分给两名伙伴一起享用,请大家开动脑筋,帮小明想一想办法”,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纷纷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教师并在一旁进行有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平分苹果呢?”“如若想将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同学享用,应该怎样分呢?”“如若想将苹果分给四个同学享用,应如何分呢?”等,合理运用游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幼儿在与教师一问一答间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使幼儿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体来说,游戏作为幼儿最钟情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以教学过程的游戏化为背景,保持正确的教学思想,实现从“学中玩”到“玩中学”的过渡;从幼儿学习习惯优化游戏设计。加强游戏的艺术性,简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艺术氛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逐渐实现彼此的统一,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未来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芳.基于“有效融合”的幼儿数学教学与游戏[J].中国新通信,2020,22(05):201.
[2]李宇健.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方法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135.
[3]林凤兰.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