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与游戏化浅谈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下   作者:何素梅
[导读] 幼儿园与其他中小学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皆学习。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阳镇中心幼儿园 何素梅 514453

摘要:幼儿园与其他中小学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皆学习。幼儿的年龄很小,对于学习知识是处于启蒙阶段,求知状态还很朦胧。如何让幼儿对数学有一个最初的认识,是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直面的问题。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符合幼儿对未知事情感兴趣的特点,还能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更多数学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在游戏中,还能为幼儿提供健康欢乐的环境,与其他的幼儿进行有益的互动,在互动中不仅培养了合作与交流的技能,还能增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本文将从游戏化的教学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出发,重点探究游戏化的教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游戏化;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用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处于活泼爱玩的成长阶段,对于新鲜的事物来说,他们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向往,有些事情中的画面,他们还喜欢模仿。对于教师来说,幼儿园的幼儿还没有理性的思维,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感性思维去教育幼儿。而利用游戏化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们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明确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那么,在幼儿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会和游戏化呢?本人将从以下几点说说我的做法。
        一、正确解读课程目标定位、内容设计与游戏、生活的关系
        教育在创新、理念在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了。国家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强调幼儿园要去小学化,要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幼儿学习生活,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却有人把开展游戏与生活化的课程目标没有领会透,存在如下几点:1、将课程生活化理解为生活技能的训练,课程目标为提升幼儿生活能力,或与学科知识教学对立、或重视生活知识而忽视情感体验;2、是将课程生活化为主题活动,认为只要采用“主题”形式开展活动,就是基于经验基于生活了,但却忽视了对“主题”内容的筛选。主题源于生活,但是并不能代表幼儿的整个生活,它只是幼儿园课程最佳的组织方式;3、是片面理解“课程源于生活”,认为只要使用生活废旧材料物品就是生活化;4、是片面理解“课程高于生活”,致使在教学与教研中都刻意从经验角度去总结、过度拔高,忽视了活动本身的学科价值;5、是片面理解“课程结合生活开展”仅是把生活中的东西拉到课程中充其量称为“糅合”,没有真正把握课程和生活的内在联系,无法让幼儿回到真正的生活世界。
        二、恰当处理课程与游戏的相关问题
        课程游戏化,旨在通过对现有课程的园本化改造、提升和完善,使得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


而非把所有活动变成游戏,然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过度解读,或对成熟的、知名的游戏课程简单模仿,,对游戏内容倾注精心预设,只追求游戏效果,而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导致游戏精神缺失,不是儿童游戏,倒成了游戏儿童。当然,将原有课程全盘抛弃,重新设计一套游戏课程也是不可取的,每一个课程内容都要紧紧结合本土园情、幼儿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尤其在幼儿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除了能为教师提供教学便利之外,还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直观性,增添了画面感,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可利用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认识时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时钟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准备时钟实物,然后拨动时针、分针等,以此帮助幼儿理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还没有很好的时间观念,所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情境,设计好起床闹钟的声音,以激发幼儿联想自己生活中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放学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效加深幼儿对抽象时间观念的理解。
        四、积极开发生活化的数学活动用具
        幼儿教师在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时,可利用一切可以为数学活动所用的教学用具,促使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能力的逐渐提升。例如,在向幼儿教授“1和许多”相关数学内容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的桌椅、床等生活化用具,帮助幼儿建立“1和许多”的内在联系。数学活动用具取材于幼儿生活,应用于幼儿教育,能有效深化幼儿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并在细雨润无声中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幼儿拍球和投球的运动中,也可以融入具体的数学元素,拍 2 次或者投球 2 次后,幼儿跳一跳,跑一跑等等,这都可以强化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和对数学的理解。
        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教师在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幼儿有限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物体方位的表述方法后,教师可在幼儿排队时抓住学习契机,引导幼儿掌握“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的关系。例如,“楠楠站在莉莉的前面,莉莉站在楠楠的后面;洋洋站在昊昊的左边,昊昊站在洋洋的右边”,久而久之就逐渐帮助幼儿建立了方位意识。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快乐,从而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印小青,李娟.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和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2).
[2]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只为贴近儿童的心灵[J].幼儿教育,2015(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