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1期   作者:李东超
[导读]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行术中保温护理措施的临床可行性
        李东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 麻醉科

        【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行术中保温护理措施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范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病例数为60例,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均分组别,对照组(n=30)行基础围术期干预,研究组(n=30)在此基础上行术中保温护理,分析两组病患寒颤发生率、苏醒体温、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结果:研究组病患寒颤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患苏醒体温、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行术中保温护理措施的临床可行性更高,可有效避免病患寒颤发生率,稳定病患体温,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术中保温;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效果观察?

        经调查研究显示,人体正常体温处于36℃,患者行全身麻醉后会导致机体增加组织氧耗,进而影响机体血液流变学,造成病患术中出现寒颤或体温过低的情况,影响凝血工作,不利于手术成功。可见,在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病患行有效的术中保温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分析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行术中保温护理措施的临床可行性。将数据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纳入范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病例数为60例,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均分组别,对照组(n=30)行基础围术期干预,研究组(n=30)在此基础上行术中保温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数据P>0.05为比对无意义。
        纳入标准:伦理委员会批准;均行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前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
        范围排除标准:排除术前合并感染的病患;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排除合并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2]。
        对照组年龄最大值为69岁,26岁为最小值,(46.8±0.8)岁中位值;女性病例12例,男性病例18例;
        研究组年龄最大值为70岁,26岁为最小值,(47.8±0.5)岁中位值;女性病例11例,男性病例19例。
1.2 方法
        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均分组别,对照组(n=30)行基础围术期干预。
        研究组(n=30)在此基础上行术中保温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需评估手术室温度,若手术室温度较低则需对手术台使用暖风机加热;护理人员需在病患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情况;术前需根据病患病情程度、体温状态制定针对性术中体温保护措施,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患者因长时间手术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注重可采用加温仪器加热术中所需液体,保持输入液体温度在37℃,保持冲洗液维持在42℃;手术过程中为充分暴露切口,需暴露部分皮肤,为了避免机体正常降温,需做好皮肤保温工作,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寒颤等病症;针对行气管插管的病患需予以湿热交换器,确保呼入机体中的气体湿度与温度处于恒定状态,维持病患体温。
1.3 评定指标
    分析两组病患寒颤发生率、苏醒体温、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卡方检验以%呈现,t检验以呈现,数据计算方式采用SPSS23.0软件,两组数据P<0.05为比对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病患寒颤发生率
        研究组病患寒颤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分析两组病患苏醒体温、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
        研究组病患苏醒体温、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腹部手术常采用全身麻醉处理,全身麻醉可有效促进病患手术顺利进行,但麻醉后会诱发病患出现躁动、寒颤、低体温等病症,影响病患手术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手术室温度过低;②术中输注液体温度较低;③手术时间长、术野较大;④全身麻醉导致机体中枢功能被抑制[4]。可见对病患予以有效的术中保温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术中保温措施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情况,进而防止患者因体温过低出现不良症状,影响手术效果,威胁患者身体健康[5]。经本次病例研究结果:研究组病患寒颤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研究组病患苏醒体温、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行术中保温护理措施的临床可行性更高,可有效避免病患寒颤发生率,稳定病患体温,避免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可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海莉.针对性保温护理干预在降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52.
        [2]刘丽.保温护理在预防全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低体温 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大视野,2018,(7):225-226.
        [3]张春丽,徐志新.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全麻BIS恢复时间及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5):2462-2464.
        [4]王孟贤.观察分析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对于急性失血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及护理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2):34.
        [5]刘闪闪,舒惠萍,胡敏花.不同术中保温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与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115-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