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示学生主体位置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郑田毅
[导读] 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完善教学过程。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郑田毅

摘要: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完善教学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教师也应做到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通过不同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完成高效的数学知识学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内教师创新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优质课堂中了解数学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内,让学生积极参与,为教师的重点知识讲解做好铺垫。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体现学生主体位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学生主体位置;显示;分析
        前言: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以教学改革思想为基调优化课堂中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课堂内学生主体位置的显示,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态,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构建互动型、创造型的课堂,让学生在优质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显示优质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一、构建互动教学氛围,显示学生主体位置
 互动课堂的构建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搭建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指引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的参与中和教师的参与下体验优秀方法的重要性,通过优秀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热情,彰显课堂教学魅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1]。
         例如:教师为构建互动课堂可以在课堂内开展师生互动的比赛形式如:在“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7+7+7+7+7=?、9+9+9+9+9+9=?8+8+8+8+8+8+8+8=?等不同题目,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错误率较高,教师可以快速完成计算,且正确率较高,学生在互动课堂中会好奇教师实际使用的方法,此时教师引出乘法教学,让学生首先完成乘法口诀的学习,主动完成背诵,为学生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在互动课堂内吸引学生的参与,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提升。
        二、注重实践活动开展,显示学生主体位置
 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形成完善思维脉络。


在小学数学课堂内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召开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融合,让数学学习贴近生活,会指引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问题,让学生增添学生学习信心,在以学生为主的数学课堂内综合提升教学效果[2]。
 例如:在“物体容积”的教学中,教师为让学生了解容积的概念,可以将圆柱形木桶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实际用手中的黄豆装满木桶,学生发现装满圆柱形空桶需要80倍杯黄豆,此时教师向学生讲解木桶需要80杯黄豆装满,80杯黄豆即为木桶的容积,通过实践活动方法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基本概念,随后指引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容积的体现,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有效的方式,指引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动性意识。
        三、注重教学游戏融入,显示学生主体位置
 游戏的融入是教师显示学生主体位置的有效方式。游戏会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参与教师构建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同时在游戏中也有助于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课堂中游戏的融入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创新意识,掌握数学学习有效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果[3]。
 例如:在数学课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形式,以游戏为基础显示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首先,将基础知识题目在课堂中加以展示,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回答,答对记2分,答错不计分。随后,在相对较难题目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将题目放在纸箱内,让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完成题目的回答,答对记1分,答错不计分,教师通过游戏在数学复习课堂的融入,显示学生在复习中的重要位置,让学生在游戏中展示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效果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完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示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高效完成数学知识在学习,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发展,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能够指引学生完成高效的数学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信心。但是,在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之后,小学数学教师仍需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示学生主体位置的其他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平台,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薛连晓.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1):75-76.
[2]李新燕.以境激趣  以人为本——小学数学创设合理有效情境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2020(20):148.
[3]梁秀娟.以人为本,充分自主——小学数学“一线式”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0(05):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