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何阳嫒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何阳嫒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作为初中生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渠道,更倾向于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以达成学科素养提升的目标。

湖南省永州市清塘中学  何阳嫒   4253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作为初中生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的重要渠道,更倾向于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进行剖析,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以达成学科素养提升的目标。初中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尚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小学是培养高中核心能力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努力在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基础教育。本文研究了小学年龄道德和法治初级教育的实践,作为指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课堂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提高学生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顺应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核心的客观要求。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全面提高与综合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养平台
        根深蒂固的法治意识是建设者的基础和根本。法律承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民可以是合法公民。中学教学和法治本身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基本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思考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能够改善学生基础的平台。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上中的《遵守社会规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社会秩序?学生可能会说“马路上的交通秩序”“车站售票点的排队秩序”等教师再次提问学生:同学们都知道红灯不能闯,那自己有没有闯过红灯呢?是在什么情况下闯的呢?学生会说“看周围没车时闯的”“上学快迟到妈妈带我闯的”等。然后,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当时自己是什么想法?难道不害怕吗?如果人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交通秩序会变成什么样子?从而将课堂教学带入基于社会层面的思考中,引发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秩序需要人人自觉遵守,那么,我们应怎样去维护社会秩序呢?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达成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识有效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借助于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认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进步。


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知识灌输模式,注重利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内化,以增强学生的感受,对学科知识进行优化理解,以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作用。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助人为乐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作用得到有效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突出实践活动与教材理论知识点的整合,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内化理解,并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解决自己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初中生更好成长及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学生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关注,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加以优化完善。以《维护公平正义》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在讲解该章节内容后直接为学生讲解“要学会公平对待所有人和所有事”,学生只会感到枯燥,没有较强的深入探究欲望。如果教师转变为以下教学方式,则会有不同的效果。即教师提前准备部分糖果,在刚上课时发放给学生,但部分学生分到1颗糖,有的学生则分到3颗,有的学生分到6颗糖,而有的学生一颗糖都没有。之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述分糖活动进行评价,部分学生大胆指出:“这种分糖活动极不公平,会让没有得到糖的学生心理失衡。”由此一来深入理解公平的含义。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活动中会释放出强劲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问题讨论当中,并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沟通交流中强化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进而学会在各个角度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并学会公平对待人和事,提高核心素养。
        四、创建正确的教学评价体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教师要采取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在平时教学中,对那些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健康心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对于一些学困生,也要积极引导,客观评价,打开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可见,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分数,而是从整体出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与思想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让他们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也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45-46.
[2]陈惠如.以核心素养为视角,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74-275.
[3]汪剑锋.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才智,2019(34):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