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辉
贵州大学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9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体的路桥建设有了极大的进步,而在进行现代化的隧道工程健康监测时,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大型桥梁以及隧道健康监测的评估方式,并且了解其系统的应用方案,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大型桥梁以及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障,这对于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路桥建设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型桥梁;隧道工程;健康监测;评估方式;系统分析
现阶段来说,我国的整体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变,现代人群对于大型桥梁以及隧道工程,在进行安全性和质量的保障时,重视度也在不断增强,而现代工作人员也十分重视健康监测,以及评估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来说,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建设完成后整体就较为复杂,并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条件等都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结构形变等情况通过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做好相应的健康评估,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有助于保障桥梁以及隧道结构的性能,使我国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性得到保障,使我国的桥梁以及隧道防范控制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避免对于我国的财产保障以及未来的建设来说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健康监测开放特点和目的
大型桥梁以及隧道工程,在进行健康监测时包含整体监测以及局部监测两个不同的类型,整体监测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振动测量损伤的方式进行监测,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因素较为复杂,而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际的监测时,需要了解不同环境下不同工程的建设需求,尤其是在进行现代化的大型桥梁监测时,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对其中的重要组件和结构进行监测。就目前来说,我国整体的结构监测还处于一个较为成熟的状态,并且局部监测已经在我国诸多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监测方式能够精准的对结构上缺陷部位或者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性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应用健康监测的手段,结合计算机开展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汇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对于结构缺陷作出定性和定量的测量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推算出大致的剩余寿命,并且对存在问题的部位做出相应的修复,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使桥梁和隧道结构的运营,养护质量得到提升,有助于使我国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结构和养护水平得到提升,有助于及时保障桥梁和隧道内的行车行人安全。利用健康监测方式,将结构信息和桥梁管理等相融合,能够为大型桥梁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提供更为科学且有效的方式,这样也能够使我国的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二、主要组成结构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桥隧综合健康检测评估系统,也更加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系统在进行设置时,考虑到了我国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在进行硬件分析时,主要应用各种传感器监测和风速等数据做出桥梁的内部评估,而软件则是应用监测数据构建来建立完整的桥梁信息数据库和数据管理评估体系软件评估系统能够有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保障合理性和安全性,系统也需要尽可能考虑到目前野外环境和桥梁隧道本身的技术特点,做到因地制宜,这样能够有助于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主要功能以及模块
评估管理系统在进行建设时需要将现代化的模块化设计应用于其中,除了对监测到的桥梁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查看和管理,还需要对目前桥梁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且结合不同桥梁和隧道的设计特点和应用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和预警系统,这样能够为日常的养护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维护要求,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的状态下做出参数的设置,并且建立完整的数据表格,使工作人员了解日常养护的具体需求,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在不同状况下对参数进行设置的能力,也能够对用户的使用做出相应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桥梁隧道管理体系。
其中包含的功能模块需要包括:基础信息;数据监测;状态评估;荷载实验;日常维护;数据打印及使用帮助。
四、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1.损伤识别模型的修正
损伤识别的模型修正方式主要是通过实测响应的方式来进行模型修正,而在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时能够获得全面的模型变化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建立完整有效的结构损伤信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确定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除此之外,由于桥隧在进行建设时,其实际结构与理论模型存在误差,所以在进行建设时需要对理论模型进行完整的修正,这样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获得更接近实际的理论模型,而获得了准确的模型后,工作人员就能够对现有的模型进行修正,这样能够使新建模型的机械模型两者之间形成对比,通过对比能够建立完整的损伤识别,而目前在进行模型修正时,存在建模不确定性以及噪声干扰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予以解决。
2.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类方法
损伤识别的动力指纹法是通过寻找与结构动力相关特征的动力指纹损伤前后变化状况来帮助工作人员对损伤的特点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来说,在进行操作时简单易行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对损伤的类型进行识别,但这种识别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诊断方式的定位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对杏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较大的损伤,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进行定位。
3.损伤识别的神经网络方式
基于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是一种模拟人体神经系统进行损伤识别的方式,这种方式不受模型建立的限制,通过输入训练样本就能够获取相应的数据,并且形成一套泛化有效的损伤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对于各种损伤均有良好的诊断结果这种损伤神经网络方式,举个例子就相当于是学生拿着答案来找题目,而并非是在获得了问题之后计算答案所以具有极高的效率,但神经网络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获得较大的训练样本,并且还需要建立完整的泛化能力,由于神经网络在发展过程中整体发展时间较短,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效率,所以对于我国的桥梁和隧道进行伤害探查时,产生的效果极为良好。
总结
大型桥梁以及隧道工程,在进行健康检测和评估时,对于我国的整体桥隧建设产生的效果较为良好,而为了保障健康监测以及评估管理系统的应用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了解我国的桥隧建设过程以及相应的数据模型掌握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的各项功能,并且做好系统的合理应用,这样能够使工程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使我国现代人群的出行和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伟,蒲涛. 探究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J]. 建材与装饰,2019,(05):256-257.
[2]宋亚洲. 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监测评估系统研究[J]. 中华建设,2018,(01):142-143.
[3]宋羽婷. 浅谈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J]. 低碳世界,2017,(12):197-198.
[4]项贻强,汪劲丰,王晖,伍华成,荆龙江,杨万里,李毅,陈冬梅. 大型桥梁与隧道工程健康监测与评估管理系统的研究[J]. 华东公路,200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