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王淑红
[导读]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且随着三农的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组成方面,国家虽然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仍有着一些不足之处。
        王淑红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756299
        摘要: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且随着三农的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组成方面,国家虽然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仍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实践,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解决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同行业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农业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农业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对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当前的实际发展需要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来维护。所以,农村经济管理要想创新,就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此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制度建设落后,管理意识不足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原有的农业理论系统和政策制度因为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而呈现出很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短缺是农村目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金融服务落后,融资难,导致农业发展止步不前。其次,由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农业种植者的销售知识薄弱,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问题频发,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很多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无法与现代经济理念相结合,这种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对农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1.2农业发展缓慢,机械化水平低
        小规模分散生产的小农经济已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导致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给农业经济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另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基础的种养业,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未得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的农业机械中,大中型农业机械居多,成本相对较高,受购买力的影响,农民迫切想要改善生产条件的愿望基本落空,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低下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同时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增收困难,所以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而中老年人的思想相对保守,接受新农业技术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再加之缺乏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导致现代农业技术的开展难以顺利进行。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是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
1.3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环境污染加剧
        目前不少农村地区仍存在水利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且基础设备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导致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同时农民的种植创新意识不强,很多地区仍沿用落后的种植方式,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家对农业经济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意识薄弱,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不高,导致高新科技型管理人才流失,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农村地区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导致土地污染危害加剧,土壤质量不断下降。
1.4文化教育欠缺,农民素质需要更大提高
        在历史原因的影响下,封建迷信的思想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这与社会主义科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冲突,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逐年上升,但整体状况仍不乐观,体力型农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不利于现代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学习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极性也普遍偏低。农村的思想政治建设大多缺乏现实针对性,形式主义明显,且实效性不强,这也是造成农民素质不够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应对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的对策
2.1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技术创新水平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政府及农经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以本地优势为依托,增强农产品生产能力,拓展农产品营销途径,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农经管理人员也应充分认识到农民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鼓励其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产品价值,实现农民获利。另外,管理人员应树立现代化和自动化的管理目标,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为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2.2发展公共事业,构建农村生态文明
        各级政府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渠道资金,实现农村公共设施的全方位覆盖。在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的同时,还要积极构建强大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从而为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为确保农业机械化操作的顺利实现,要加快完善道路网络、电网等设施,并积极开展水利项目,以确保各项经济管理制度顺利落实。管理人员要树立起高度的安全意识,与政府联合制定安全鉴定制度,并严格管理设备买卖、维修市场。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以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首先,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致力于改善土壤污染问题,并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从农业生产到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控。其次,还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在引导农民采取能源生态模式的同时,要优化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流程,进而为农民创造舒适的生态环境。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在提高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不断革新,致力于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并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以实现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艳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途径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2). 198-199
[2] 张纪民.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31). 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