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赵洁
[导读]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城市内涝严重。
        赵洁
        乌鲁木齐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哈  830000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城市内涝严重。城市内涝的出现对于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也造成极大的不便。当前,我国城市缺水比较严重,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造成了城市内涝和城市缺水的矛盾问题。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绵城市的发展,有效减少城市水环境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落实实施,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海绵城市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了海绵的概念。海绵城市从概念上就是要把城市变成海绵,能存水、能滞水,尽量减少人类的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效应,是指城市的相关设施经过科学改造后,可以如海绵一样,有效吸附雨水资源,从而缓解城市的用水需求,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对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具有强大的抵抗作用。
        通过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开展和应用具有海绵效应的设计内容,成为当前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借助海绵效应理论,实现人工干预的有效疏导,进一步优化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为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缓解压力。同时对城市绿化、农作物灌溉、城市卫生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进一步体现环保城市的发展理念,强化城市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城市地下水源的补给能力,确保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有效构建,有效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给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不统一
        由于我国不少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应用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不少城市开展相关的工作采用标准各有不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统一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受到行业内的一致响应,加快相关设计标准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水平,从而确保城市排水能力的提升。
        2.2不能对雨水资源展开充足的利用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水资源因素的制约。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硬化率不断攀升,虽然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导致大量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只有通过市政排水管道来处理雨水,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严重水资源浪费。所以,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要重视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措施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还能在雨季减轻市政排水压力。
3海绵城市概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设计中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新老城区、防汛基础设施、易涝地段、道路地势落差等要素,科学编制规划,完善技术标准,对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设计建造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年径流量对重点地段实施区域雨水排放管控制度,确保防涝与存积并重,构建科学合理的给排水平衡管理机制。
        3.2注重设施设计,强化工程质量
        针对目前市政工程给排水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设施老旧、功能不全以及一系列的建设质量等问题的存在。作为设计者而言,要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引导,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具体需求,积极完善给排水相关设施的优化设计,由此来促进给排水功能体系的有效构建。为此,在给排水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合理规划给排水管道管径设计。之所以城市在雨季经常出现积水的情况,与给排水管道管径不合理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针对此项问题,我们在对管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雨季给排水管道高负荷运转的现实情况,将粪便污水管道外径设置在≥100mm,废水管道外径限制在≥32mm左右,而对于其他管道管径的设定则需要依据现实需求而定;二是,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对于排水系统设计的优化,我们要逐渐抛弃传统的效率化的排水思想,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对建筑雨水管道进行设计时,可采取贮、蓄、排相结合的方式,在重视雨水渗透、储存的同时,促进地下水的回补,由此来使城市供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对于大型生活区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可优化建筑物的雨水储蓄能力,用于日常生活区内植物的浇灌、地面的冲洗等,起到节水的良好效果;三是,优化给水系统设计。给水设计的要点在于节水节能,可通过二次供水前置设备、高位水箱、常速泵组相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城市高层建筑物的供水。通过对高层建筑供水设备层,合理设置高水位箱具体容积,低区通过重力进行能力供应,高区则借助加压的方式进行供应,水泵房采取二次供水前置设备,由此来实现城市高层建筑物的供水。
4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具体实践
        4.1城市建筑设施给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是重中之重,但若进一步提高城市海绵体的规模与质量,则必须进行全方位综合设计。让建筑“绿”起来。钢筋混凝土包裹着的城市空间,不仅缺少“绿色”生机,也不利于防水排水功能的发挥。设计中,应发展绿色屋顶,在屋顶设置绿化区域、绿色花园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减少、缓滞瞬时排水压力。让小区“绿”起来。强化小区滞水带设计,缓解城市整体排水压力。绿化种植多选用乔木、灌木,发挥树木的蓄水能力。扩大小区内绿化面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功能设计可借鉴道路绿化带设计方式,打造吸、蓄、排、净完整给排水系统,让广场“绿”起来。现今广场设计上过于追求“一马平川”,大理石铺设加简单的排水设计似乎成为广场的“标配”,导致广场与道路临接区域往往成为内涝的“重灾区”。故广场不仅要铺设透水材料,同时在广场周边要进行必要的绿化和相应的缓滞雨水的技术处理。
        4.2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
        (1)透水铺装的设计
        常见的集中透水材料有: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当前的透水铺装并不完善,大面积铺砌的效果不如传统的花岗岩,强度和稳定性潜在风险较大,适用范围较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设计师对场地情况进行考量,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上人行空间铺装,采用组合式透水模式,即透水铺装材料和不透水铺装材料相结合,在平面上组成不同的铺装图案,构成点、线、面三种生态化透水的铺装形式,通过透水点、透水带、透水面达到生态透水的目的,同时满足对景观的需求。
        (2)加强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对雨水具有收集、净化、蓄积的功能,设计中,应注意控制绿化带与路面的高低差,确保路面雨水被及时收集。绿化带土层铺设可仿效自然净水原理别在上中2层中铺设细土、沙石,底部安装渗透装置,使水分能够回渗地下。
        (3)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当前普遍应用的有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生物滞留池等,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滞留设施边缘要与地面齐平或者开豁口,使雨水能有效地被引导至收水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给排水工程的相关设计相互结合,可有效减轻城市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且能够解决城市内涝等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利用程度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陶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20(02):106-107.
[2]姜金峰.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04):14-15.
[3]王丹.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9,5(07):18-19.
[4]陈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106+124.
[5]王刚.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居舍,2018(0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