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燕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 要]目的 于疾病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分级分区护理,探究对患者急救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8.01-2019.06期间,择取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甲(常规急诊护理管理)、乙(分级分区护理管理)组,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急救效果、心功能。结果 乙组分诊、急诊心电图以及PCI治疗时间<甲组(P<0.05);乙组LVEDD、LVESD、LVEF<甲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急救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和推荐。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急救效果;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具有病发突然、进展迅速等特点,若未及时救治,患者易出现心理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状,甚至猝死[1]。有学者[2]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后,接受再灌注治疗时间越短,其病死率越低。因此,缩短急救时间,保证再灌注治疗及时,能有效改善预后。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属于有效、科学的急诊护理模式,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基于此,本文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签署知情书。86例患者,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甲、乙2组,各43例。甲组:性别:男/女=25/18;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均值(59.83±5.15)岁。乙组:性别:男/女=23/20;年龄:最小30岁,最大81岁,均值(60.47±5.39)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均衡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①院外急救:立即将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至医院,通知院内做接诊准备。②急诊科收治:依症救治,胸痛伴大汗淋漓者,立即送至抢救室,相关检查由医生和患者完成;胸闷、胸痛但未大汗淋漓者,相关检查由医生完成,确诊后,进行PCI术治疗。
乙组:①按病情分级就诊:Ⅰ类患者(病情危重),即刻行急救,并开放绿色通道。且经LED屏幕显示患者病情、病史等信息,做好仪器备等;Ⅱ类患者(病情转危),急救时间应≤10min,配合急救团队完成诊疗;Ⅲ类(病情危重),急救诊治时间≤30min;Ⅳ类患者(病情稳定),应立即处理,并根据急诊优先顺序,充分评估患病情严重程度。②分区管理:⑴抢救室:管理:封闭式,护理人员:高年资护士1名,要求精通仪器操作,精通抢救技能,负责日常护理、抢救、治疗等工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安排分管其他患者(2~3例)。⑵诊疗区:护士固定,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患者进入诊疗室后,遵医嘱治疗(吸氧、输液等),并做好屏气治疗。⑶输液区:管理人员:高年资护士,按顺序安排座位,并选择合适座位,并进行健康及注射教育,同时密切关注输液情况,保证输液安全。
1.3观察指标
急救相关时间:分诊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PCI治疗时间。
心功能: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以及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定量资料(±s)t检验,定性资料(%)2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急救相关时间
乙组分诊、急诊心电图以及PCI治疗时间<甲组(P<0.05),见表1。
.png)
2.2心功能
乙组LVEDD、LVESD、LVEF<甲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突然,危害性巨大,为不及时救治,致死率较高[3]。因此,于及时急救的同时,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具有时效性[4]。分级分区管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士遵要求行分诊,提升工作主动积极性,从而降低意外事件的出现,保证护理安全。
本研究显示,乙组急救相关指标、心功能均优于甲组(P<0.05)。由此可见,与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相比,应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优势明显。究其原因:①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划分依据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能够更集中、更规范的治疗病情不同的患者。特别是分区管理,准确划分各区域的护理内容,分工合理,护理内容更加规范,促进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②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开展后,临床护士能遵守相关制度,完成相关操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护理工作更具安全和有序性。③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开展后,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如:往返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升。此外,显著增加了有效工作时间,提升了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助于护患不良事件的出现,维护护患关系和谐[5]。
综上所述,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开展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效果确切,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急救效果明显,且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郁娅, 朱艳梅. 急救护理路径联合术后运动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008):956-958.
[2]张凤萍. 体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026(0z1):395-397.
[3]崔萍, 李敏, 雷永琴. 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力衰竭因子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 2020, 044(001):154-156.
[4]赵文风, 沈洁, 杨娟,等. 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8, 47(17):116-117-120.
[5]秦洁洁, 王沙, 庞瑞雪,等.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8(A0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