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妮玉芳
[导读] 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
        妮玉芳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人民医院  云南   福贡   673400
        摘要:目的: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6月--2019年12月的盆腔手术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第一组与第二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中,第一组为1.53%,第二组为12.30%,(x2=19.56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盆腔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导致的病症,该种病症危害性大,严重时会出现患者死亡,威胁其生命安全。目前对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是用有效的护理,但是在临床上应用的常规护理方法时,该种方法只是关注患者治疗,没有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方法,导致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高发。为了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可以在护理临床上应用综合护理,该种护理方法中有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内容,能够减少该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组研究盆腔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时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的盆腔手术1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一组有患者65例,年龄46.89±5.71岁,病程1.84±0.41年,腹腔镜手术45例,开腹手术20例。第二组有患者65例,年龄47.13±5.83岁,病程1.92±0.61年,腹腔镜手术43例,开腹手术22例。(P>0.05),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第二组
        第二组用常规护理,该种护理中首先会采用观察护理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并且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医生根据记录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其次是在常规护理中有操作护理,护理人员应用无菌操作模式,减少患者交叉感染。最后是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用环境护理,帮助患者提高治疗舒适度。
        1.2.2第一组
        第一组在第二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
        (1)术前护理
        健康教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深静脉血栓知识不了解,围手术期没有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导致该种并发症高发。为了解决患者对该方面知识不了解,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健康教育方法帮助患者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护理人员应用的健康宣教中,可以使用面对面宣教法,该种宣教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后效果最佳。护理人员应用的面对面宣教时,需要根据患者文化差异不同开展,比如文化程度高患者,可以用专业知识宣教;文化基础薄弱患者可以用通俗易懂宣教,这些宣教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知识的了解[1]。
        消除血液浓度诱因:盆腔手术一般用时较长,患者手术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以便手术的开展。肠道准备中会有禁止患者饮水措施,该方面的内容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起患者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为了解决该方面问题,可以在患者手术前进行血项指标检查,如果患者血液黏稠度高,可以及时补充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防止围手术期出现深静脉血栓[2]。
        术前有抗血栓药物预防: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其病情做评估工作,如果患者评估结果为高风险深静脉血栓发生者,可以在手术前应用药物预防。主要使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这些药物的在手术前应用,可以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
        (2)术中护理
        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多鼓励患者,减少患者手术紧张情绪发生。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观察,防止不良事件发生。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覆盖棉被,帮助其保温,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3)术后护理
        观察护理:患者手术后,需要观察患者下肢情况,特别是下肢是否有水肿,温度是否有升高,或者是颜色是否有变化等观察。对这些观察,能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初期进行诊断,并且使用针对性方法治疗,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
        体位护理:患者在卧床休养过程中,使用合理的卧床体位,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手术后需要采用仰卧位,并且肩部不可以使用枕头,该方法是为了帮助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6小时后患者可以变换舒适体位休养,但是在下肢关节处不可以使用枕头将关节弯曲,该操作会阻滞血液回流,引起深静脉血栓发生。在患者卧床过程中,如果是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可以对其下肢抬高30cm,该种方法能够帮助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
        操作护理: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按摩方法帮助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同时可以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方法,提高血液回流率。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一些床上活动训练,包括关节活动,肢体运动等,患者采用运动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在操作护理中,还可以根据医嘱,对患者下肢采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减少该种并发症发生。
        1.3统计学
        采用SPSSI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第一组和第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中,第一组为1.53%,第二组为12.30%,(x2=19.562,p=0.000),结果有差异。
        表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第一组和第二组满意度评分对比中,第一组为93.41±5.74(分),第二组为84.09±4.27(分),(t=10.258,p=0.000),结果有差异。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照

        3.讨论
        盆腔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该种手术后需要静卧休养,容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流受阻,引起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预防该种并发症发生,可以在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减少该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应用的综合护理方法中,首先采用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知识,有利于提高自我预防能力,减少该种并发症发生。其次是在围手术期中使用观察护理,能够早期发现深静脉血栓,有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最后是在围手术期采用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操作护理,帮助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并发症发生。
        在本组研究中,为了获得盆腔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使用两组对照分析。从第一组和第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中分析,第一组为1.53%,第二组为12.30%,(x2=19.562,p=0.000),结果有差异。再从第一组和第二组满意度评分对比中分析,第一组为93.41±5.74(分),第二组为84.09±4.27(分),(t=10.258,p=0.000),结果有差异。从上述分析获得,临床应用综合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樱娇.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3):121.
        [2]杜华.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4):73-74.
        [3]郭玉兰,况伟娟.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双足与保健,2019,28(03):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