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陈宝玉
[导读]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高中地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要求学校以地理学科特点为起点,通过组织有关的研学旅行课程,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发展

        陈宝玉
        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        239300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高中地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要求学校以地理学科特点为起点,通过组织有关的研学旅行课程,实现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地理研学旅行,可以有效促进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开发,有利于学生提升地理学科综合素养。作为一种新兴的地理教学组织,研学旅行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研学活动设计;地貌教学
        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功能的学科,如何通过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深受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要关注对于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力,通常指人们在地理实践活动,如考察、实验和调查活动中所展示出来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本文将以地貌教学为例展开探讨。
一、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保证研学活动的可行性,可能实现预期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砂岩沉积层时,应该选择有砂岩露出的地方实施观察。2)课程性原则。研学活动的关键在于“学”,“游”是为了更好的“学”,其本质仍然是一类教学课程,因此,在设计研学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课程性原则,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研学活动之中,在“游”中促进“学”。3)安全性原则。在研学过程中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须保障师生的身心安全不受到侵犯。4)实效性原则。在选取研学地点时,要求所选地点必须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地理事物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地理实践力
        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四种基本核心素养分别为:区域认知能力、学科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指借助地理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演示、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野外考察、观察和测量等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地理实践活动包含的内容广泛,如户外调查、研学旅行及野外考察等。其中研学旅行活动将研究、学习与旅行有效结合,对于提升地理实践力具有显著作用[1]。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指导下的研学活动设计
        下面将以嘉江“小三峡”研学为例,进行研学活动的设计:
(一)借助地理实践力确定研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其具备在野外考察或者视频图像中识别典型地貌、描述景观特点的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仅达到课标要求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研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法进行有关地理信息的收集,并且可以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共同合作之下,针对研学旅行的过程设计方案,选取恰当的工具。在研学过程中,要以目标为导向,在目标的引领下实现对于研学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将学生作为研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意愿,要以研学导师的意见作为主导,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且通过乡土地理,实施研学旅行活动。本次研学中,要求学生可以借助实地考察,了解草街航电枢纽的工程概况,同时说出草街航电枢纽的选址条件,对其建设的意义分析,同时明确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次,要求学生通过对钓鱼城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进行分析,了解钓鱼城遗址的布局特征,在对地形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其与人类军事设施布局的关系。再次,要求学生在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内涵有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分析钓鱼城的遗址并说明其价值,并对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明确。最后,要求学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获取野外的地理信息,学会野外生存的技巧。
(二)借助地理实践力实施研学活动
1、在合理的限度内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作为一种综合性质的活动,在研学旅行中不应该只关注地理知识的教学,还应该与其它学科、其它领域进行结合,为此,要将研学活动的开展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在地貌教学中,高中阶段的教学与其它科目之间具有较高的融合性。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要建立对于本学科内基础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与其它科目的知识进行结合,例如,语文学科中对于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扬的诗句;生物学科中植物对于地貌的影响等。尽管地理在研学旅行中具有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也要适当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1.关注旅行体验
        研学旅行,强调学习与旅行并重,不能根据自己的偏好随意开展。在过去的研学实践中,部分学校缺乏完善的研学旅行设计,导致将研学旅行当作了机械的课堂内容的延伸,就是在户外开展教学实践,费时费力但是没有发挥出应用的效用。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旅行体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采用定点学习的方式,提前在研学旅行的路线中规划出几个定点学习的位置,在这个定点,可以对于当地的地貌进行清晰全面的观察,便于研学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其次,可以适当增加研学旅行特色活动,有效活跃旅行气氛。在本次活动中,为关注学生的旅行体验,可以让学生对草街航电枢纽、合川钓鱼城、澄江镇、观音峡“六桥叠翠”等景观进行观察;其中重要观察路段为:澄江—温塘峡—观音峡沿线。
1.通过有效的方法开展地貌调查
        首先,要求学生在研学中制作简图,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于乡土地貌的印象。其次,可以通过合作式调查的方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办法,实现对于地貌的调查。最后,采用观察式调查的方法,由研学导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对地貌进行深入观察,以了解其基础信息。
?借助地理实践力开展研学评价
        在开展研学评价时,首先应该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进行有效结合,也即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实际表现、研学态度以及合作精神等与学生最终对地貌的掌握程度进行充分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展研学评价。其次,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研学评价。第一,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改善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要求学生对合作学习环节中其它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生生互评,便于导师对于学生的表现建立全面了解。第三,导师要结合学生在研学中的表现,对学生实施评价,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对导师的领队能力、教学水平等做出评价[3]。
结束语:为实现一门课程的构建必须综合考虑到其实践性、操作性、趣味性等多方面因素。研学旅行不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枯燥式教学,而是彻底转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因此,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教师应该通过地理实践力进行指导,设计研学旅行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促进研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鹏.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地貌研学旅行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1):196-197.
[2]孙青,张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1):17-19.
[3]赵沙沙.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及效果测评[D].贵州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