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宣志鹏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上升,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较高要求,建筑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常州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持续上升,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较高要求,建筑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涉及到较多的内容,需要积极开展工程造价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水平。基于此,本文就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创新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工程造价管理;创新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造价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投入的资金进行有效地调控,同时还要合理配置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所有资源,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对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建筑工程的规模比较大,施工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在较长时间内,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价格会出现变动,因此,材料的总造价会有一定的变化。或者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根据其磨损程度的不同其维护与保养等费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建筑工程总成本预算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工程造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二、工程造价管理的若干问题
        1.管理环节脱节
        一是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需要进行有效且频繁的沟通交流,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然而各部门间独立性强,人员流动较大,配合度较低,造成各部门间联系性不强,造价管理与施工其他环节衔接不紧密,造价部门与其他部门沟通不到位,甚至出现脱节断层现象。同时,在招投标过程中,大多数管理人员依靠经验完成作业,导致工作出现较大偏差,使得管理环节无法实现有效衔接。
        2.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工程造价对从业人员有着地方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要求,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内容,才能进行有效管控。然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尤其是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较为稀缺,因此只能由行业中的专业能力较差的现有人员进行粗放式、非专业化的管理。由于建筑行业特殊,工作人员入行门槛较低,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考查,导致现有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管理理念陈旧问题普遍存在,管理过度依靠工作经验,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行行业内部虽有管理体系,但是目标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使得造价管理随意性较大。就目前管理体系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手段方式较为传统,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二是造价管理与其他工作责任部分重叠,分工不明晰明确,职责权限划分模糊;三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监管约束,增加管理难度。
        三、新时代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措施
        1.创新管理思路
        探索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创新,首先是要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使现行管理措施有效接轨时代发展要求。另外一方面立足工作实际,将先进管理理念运用到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当中,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做好造价定额,时刻关注市场动向,以市场具体动向决定定额工作,适时进行调整改变,保证数据实时性,确保造价定额更新。

另外来讲,创新管理思路还应该加强跨领域沟通,与发展速度快,发展模式先进的跨领域行业建立管理模式的交流体系,通过外部沟通打破管理思维固化问题。
        2.构建完善造价动态管控体系
        首先,要意识到造价动态管控体系的重要性,制定出完善的作业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工作内容和实施标准,减少造价管理环节产生混乱问题。其次,造价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自如运用施工技术知识、统计学知识,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把握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针对管理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更好适应动态造价管控工作的需求。再者,完善动态造价管控体系的过程中,要能够制定出科学细致的造价管控标准和制度,给造价管理人员提供准确规范的指导。最后,造价人员在从事日常动态化造价管控工作的过程中,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高效处理各项突发状况,确保工程项目稳步实施。同时造价人员可以提出自身建议和意见,为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极大支持,保障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
        3.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首先,造价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对人才从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管理经验等维度进行考量测评,加强团队建设。其次,要重视现有人员、新进人员的教育工作,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讲座、模拟实战等多种培训途径,涉及内容涵盖最新行业发展趋势、工程造价相关要求,保证培训到位到人到岗,确保培训结果有效有量有质。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注重思想意识层面内容灌输,让工作人员真正从思想层面认识到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管理单位应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终身学习理念。再次,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优化现行考核标准,查缺补漏,从工作质量、沟通协调、政策学习、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目标量化考核,确保考核标准与管理制度、行业发展相吻合。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终止从业资格,制定再培训计划,针对考核结果弱项,开展二次培训,确保人员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切实提升。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给予表现出色的员工肯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后,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成绩、工作表现与晋升机制、工资薪酬挂钩,对表现出色人员给予肯定,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工作不力人员,给予相应处罚,以期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感。
        4.加强信息化创新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新时代下,造价工作正在面临全新挑战,信息现代化建设已是全球建筑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必要手段。利用互联网,采用信息化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能够有效应对风险,提高管理质量,精简管控流程,达到高效快速运转效果。建立健全信息化手段,要求从业人员对合同协议书、建筑工程方案、招投标文件等进行有效规划设计,对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化的收集、处理、加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具体而言,工程造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要综合提升管理效率,要以效率提升为导向,研发和积极使用提升效率的互联网管理工具,降低管理沟通成本,并以信息化的方式降低管理试错成本。另外要将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嵌入工程造价的全管理周期和全执行流程,才能最大化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行业快速发展和建筑项目实现高质量跨越。因此,为应对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迎接行业挑战机遇,提高风险抵抗能力,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培训高素质管理人才,以期充分调动人财物力,为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日常.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09):123~124.
        [2]陈灵英.浅谈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及控制[J].江西建材,2020(04):170~171.
        [3]孙峰,姜海宁.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及有效控制措施的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19):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