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汽车专业微课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8月22期   作者:董传慧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董传慧
        潍柴高级技工学校,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进入高职教学中,适应了“微时代”的需求,得到大范围的研究与推广,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发展契机。文章从微课的概念、必要性以及设计模式出发,并与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结合,发挥微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优势,分析其内在的逻辑与条理,促进新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更好适应现代职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汽车专业;微课设计研究
        引言
        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方向出台的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一体化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将是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开放性的有效途径。所以,微课的设计应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微课程制作方式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技能为目标,系统性地将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的相关学习任务,利用微观教学法拆分成若干子任务,将每个子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设备使用和操作规范的内容制作成微视频,配以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相关车型背景资料、企业职业素养管理规范等特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通过扫描课程二维码或链接WIFI,应用移动教学终端进行随时、随地、随需地碎片化学习。开发的一体化APP微课程系统是一款融合了二维码图像识别和WIFI技术等移动互联信息技术,以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专业课程自主移动学习系统。其主导思想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紧密地有机结合,讲授理论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如何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以相关的典型实际案例为实践学习载体,构建课程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能力。
        1微课的概念
        美国伟大的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最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后于2011年被胡铁生借鉴到中国,逐渐开始进入中国教育界视野,并多次成功举办微课教学大赛。微课主要是通过依赖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来展现重点知识,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实现图文并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其核心思想在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形成教学设计与方案,达到组织学习的效果,强化教学效果的反馈。可以说,微课凭借其重点突出、短小精悍和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成功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微课主要包括教学视频和辅助教学资源,例如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等,可以帮助老师提升教学能力,善于抓住重点将其归纳到一个短视频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督促不断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来保持与新知识的连接能力,做到时刻与汽车新技术保持同步,实现“以学定教”,换位思考,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此,在微课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也可以随时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能够在有扎实理论基础上开展有效实践,为后期的企业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参加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等培训活动,不仅符合该专业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特征,更有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现代汽修专业人才。
        2微课结构设计
        微课程时间虽然少,但是还是要求像传统课堂那样,教学结构要思路清晰、完整,要包含导入、概念解释、问题讲解、总结归纳等要点:(1)主题明确并要引人注目或开门见山;(2)内容主线讲解要清晰,围绕主线展开并突出重点;(3)重点内容讲解时要精简,要确保讲解的内容明确;(4)结束时要干净利落。要想加深学生的印象,减轻他们的记忆负担,让学生能清晰地感觉到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就要做一个好的总结。

例如:对《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这一节的教学结构设计思路如下:(1)教学结构总体设计知识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讲授内容: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作用、组成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可变正时技术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可变气门正时的工作原理;知识目标:掌握可变气门正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特点;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教学方式:PPT讲解、结合动画。(2)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导入:人体的呼吸,走路时的呼吸节奏与跑步时的呼吸节奏是不一样的,引出汽车在低速时与高速时也可以“自由呼吸”吗?从而引出主题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教学思路:通过动画,模拟跑步与汽车在中高速时的状态,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正文讲解:具体地讲解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作用,组成与工作原理。作用:通过调节凸轮轴位置,可以连续调整进排气门的开闭时间,轻松实现低转速时大扭矩输出,高转速时提高进气效率,使燃油完全燃烧。组成:在正时齿轮内部,与凸轮轴相连,由定子、转子组成的相位调节器。原理:ECU通过传感器获取发动机转速信号、相位信号和节气门开度信号,经运算后发出信号给电磁控制阀。以进气侧讲解了油路的走向。讲解手段: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了大量的视频图片,确保学生不会感到内容枯燥,同时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且简洁。引用视频采用解剖图解剖动画,油路清晰,内容精确。总结:主要学习了可变气门正时的作用及组成原理,总结要简明扼要。课后需思考讲解的近气侧油路及排气侧油路,且提出的问题,要与所讲内容相关联。
        3基于微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3.1进行微课课程的开发,推动微课课程的实施
        首先,要做好微课课程的开发工作,微课开发应与总课程指标相结合,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为主,广泛收集教学资源,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教师就视频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这也是保证微课实施效果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维修有关知识的时候,其中的知识难点,涉及到的专业名词较多,如果教师依然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不仅会加大学生理解难度,还会使课堂氛围更加枯燥,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对此,为了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理解,可以将微课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以PPT或短视频的形式,将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出来,学生通过动画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发动机部件工作流程,即便是一些复杂的工作过程也都能完整的展现出来,学生在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后,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家用轿车发动机工作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2提高教师微视频制作水平,辅助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微课应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使教学效果得到保证。而要想将微课教学功能进行充分发挥,还需要教师对微课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与应用。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微课制作方式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更便捷的制作方式,以此来辅助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当下我国课堂教学中最先进的辅助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为社会培养更多实操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春艳.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6,(06).
        [2]胡巍.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微课应用[J].科技教育,2018,(14):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