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练习题突破易错点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吴永华
[导读]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基本上以教材为主
        吴永华  
        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  
        【摘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基本上以教材为主,但最近几年教学改革逐渐深入,教师们积极探索,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资源单一的格局,将练习题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让教学模式产生改变,练习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可以好好利用练习题,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易错点就都可以被突破。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题、易错点
        【正文】一道数学题往往会涉及到诸多因素,学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各种各样的易错题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对于数学这一科目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都处于十分不足的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和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耐心,还应该仔细研究、总结对学生出现的易错点进行思考,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攻克学生的易错点,清除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实并不困难,克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生数学出现易错点的原因
1.1学生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小学生年纪很小,正处于最活泼好动的时间段,他们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所以在做习题的时候,他们非常容易出现忽略题目中隐含的解题关键条件或者误解题目中文字的真实含义等情况,这就会让他们在解题时出现偏差和错误,最终也无法正确解决题目。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相关的知识时,学生们总会因为对“背向而行”“相向而行”“同向而行”这几个词语的理解错误,从而导致对整道练习题都理解错误。再比如:在解决“家里要养小鱼,我们要为小鱼准备鱼缸,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等类似题目时,学生们总是会不经意漏掉鱼缸只有五个面,并不是封闭的这一条件,从而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1.2学生容易出现不理解概念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学生对本单元的相关题型掌握的很好,但是当知识与其他单元的数学知识结合后,学生就会概念混淆,在做练习题时出现因为运用错误方法而解题失败的现象,而且,很多学生都不会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只要求自己能掌握解题方法,这会让他们无法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数学知识框架,让他们的数学知识基础十分不牢固,让之后的数学学习之路越来越难走。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相关知识时,“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判断,比如在判断“7n=63”这一式子时,学生就总会出现错误,这就是因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充分,不认为m与x是一样的,同属于未知数,最终判断错误。
        二、利用练习题突破易错点的策略
2.1注重知识点的类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整套课本中有很多的知识是相似共通的,这种情况有时确实会简化问题,让学生的练习过程变得更轻松,但这也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混淆,也就变成了易错点,正因如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类比这一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把相似但不同的知识进行反复的相互比较,对比这种方式,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之间的不同之处,从根本上分清各类知识并进一步掌握。
例如:“倍”和“倍数”这两个概念,我们都知道“倍”指的是数量关系,它是建立在乘除法概念基础上的,比如:小猫有1只,小狗有3只,因为“3÷1=3”或“3×1=3”,我们就会说,小狗的只数是小猫只数的3倍,或者换一种说法,小猫只数的三倍等于小狗的只数,所以“倍”其实是两个数的商的表示。而“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它是建立在整除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20可以被4整除,20就是4的倍数,由此可见“倍数”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并且对数的形式有特别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倍”的含义应该比“倍数”更加宽泛,“倍数”可以说成“倍”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表现。
2.2利用练习题锻炼学生审题能力
帮助学生锻炼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帮助,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帮助学生读题,分析题目含义,这样会让学生自己的审题能力得不到锻炼,缺少了在审题过程中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自然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平时做题产生的易错点也得不到被攻克的机会,所以,教师应该把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为学生布置需要认真审题分析题的练习题,让其独立完成对题目的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让学生拥有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平时易错的地方记录下来,时常回顾,把自己经常犯的错误一点点改正,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是离不开练习的,近年来,我国课改的步伐一直前进,小学数学知识相比起以前在难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所以,教师更要妥善的利用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一科目,在不停的探索中,为学生们探寻到解决之路,把学生在“犯错误”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变成积极的因素,帮助学生顺利的进行以后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艳,唐恒钧.小学数学逻辑推理教学的个案研究——以“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探索”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03):355-360.

[2]张菊萍.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0(17):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