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四年级读写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侯林峰
[导读] 现如今,教育改革一直在有效、快速地进行中,在大环境的影响下
        侯林峰
        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陈家小学 405402
        摘要:现如今,教育改革一直在有效、快速地进行中,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更加侧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持续性发展,所以将读写结合教学法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巧妙结合。想要把读写结合融入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读写结合,阅读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注重学生的练习,阅读文章时归纳小标题;增加课外阅读时间,拓宽读写结合的应用范围。只有做好上述这几点,读写结合才能有效融入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只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对于小学四年级读写结合的开展,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读写结合
        前言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的学习成果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成就,因此,小学教师的责任重大,绝对不能敷衍了事。从古至今,我国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汉语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学会汉语、学好汉语也是每位小学生的学习重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做出改变,不停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顺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把读写结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因为读写结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的更透彻;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不管是阅读水平还是写作水平都有显著提升;读写结合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读写结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正因为读写结合优势明显,教师才要制定完善教学计划,把读写结合和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
            在开展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写作的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章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写作技巧的目的,并且让学生把这些技巧总结归纳起来,最终落实到自己的写作上。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教学所用的教材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教师要深挖教材中能够以读促写的点,合理、高效地把课本利用起来【1】。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本身入手,在讲解“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这几句话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学习提示,对“嫩红”“嫩绿”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练习上下文,感受“嫩红”“嫩绿”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生活,看看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用“嫩红”“嫩绿”来形容,这个过程属于读写结合中的“读”。接下来就是“写”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用“嫩红”“嫩绿”来造句,甚至可以要求学生用“嫩红”“嫩绿”写一篇小散文、小诗歌等。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读写结合,阅读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运用到各个方面。教师应该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把读写结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读写结合融入到预习、复习工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阅读下一节课要学习的文章,并且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主旨内容、作者感情、写作技巧等要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经过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会对文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这篇读后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预习时的读后感和复习时读后感,学生可以看出自己的进步,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学习课本知识之后,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要求每位学生都写一篇关于《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读后感,让学生不光阅读了文章,学习了文章知识,更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书面上。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也会把之前学习到的写作技巧融入进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检验学生阅读文章的效率和成果,还可以让学生把已经学会的技巧运用上,并且不断的完善、改进,最终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练习,阅读文章时归纳小标题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文章构造是很重要的一点,当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结构后,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创作感情就非常简单了【2】。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多总结多归纳,比如给每一段文字归纳小标题,这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概括、总结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作者以此讲述自己游外洞、进内洞、游内洞、乘船出的过程,由于时间脉络非常清晰,因此整篇文章很有层次感,这样的叙事性文章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每一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不需要多么华丽的文字,也不需要繁琐的形容词,只要学生能够准确总结出段落大意就可以。在归纳小标题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章会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非常高效。
        四、课外阅读,拓宽读写结合的应用范围
        想要将读写结合有效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光靠上课时间的培养和督促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切实感受到读写结合的优势,这就需要学生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这不光能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还能有效落实读写结合。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中,教师光带领学生学习本篇文章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跟本篇文章相似的作品,比如《小交通员潘东子》《小侦查员张嘎》《儿童团团长海娃》等。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这几篇文章的相似之处,比如都用到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最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还能增加阅读量,拓宽自身视野,并且更加系统地总结、运用写作技巧【3】。
        结语
        不难看出,读写结合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制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学过程中,把读写结合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理清楚“读”和“写”的关系,让学生张开嘴巴敢于阅读,让学生拿起笔爱上写作,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吸收、归纳有价值的知识和技巧,最终体现在自己的写作作品中,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庆华.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43.
        【2】唐保海.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9.
        【3】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