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观赏竹景观对不同人群的视觉生理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张怡 李海燕 卓开荣
[导读] 摘要:在城市环境的构建中,园林绿地是主要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的功能,且还能实现对城市环境的进一步美化。
        四川云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644000
        摘要:在城市环境的构建中,园林绿地是主要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改善城市生态的功能,且还能实现对城市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城市绿地进行构建中,竹类植物是重要元素,具有悠久的栽植历史,且文化底蕴极为丰厚,打造竹园文化可充分体现高雅、素净等特色。本文主要就观赏竹景观对不同人群的视觉生理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能够促进观赏竹景观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观赏竹景观;不同人群;视觉生理;影响
        在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就加大了对绿地的重视度,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等,观赏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竹类植物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倾向于对视觉体验景观的打造,强调视觉冲击力,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人群对观赏竹景观的需求差异,故想要进一步促进观赏竹造景应用层次的提高,亦或是扩大应用范围,就需重视对不同人群需求的了解,从而展开个性化的观赏竹景观打造,有利于改善观赏效益。
        1、材料准备与实验方法
        (1)材料准备
        本文主要选取川南作为观赏竹景观照片采集地点,采集当天天气晴朗,无风,设备是数码照相机,在基于技术规程的前提下,由同一人拍摄完成,尽量的避开了非景观因子拍摄。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观赏竹的景观效果一般需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影响,为进一步更加客观的将观赏竹的景观效果反映出来,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纯竹景观,主景为观赏竹,以竹林、竹径来体现其应用形式。以往有相关调查指出,非专业的观赏者大多缺乏对竹景观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竹种,故在感官性实验设计上,就需在基于观赏竹的角度前提下,排除对详细竹种分类的考虑,选择了观形竹,包括竹秆、竹枝、整丛等,由楠竹、慈竹构成的景观,单片竹林面积在20×30m2以上。
        (2)测试对象
        本次研究的测试对象总体性别为1:1形式,各年龄段,人数为28人,没有限定专业、学历、职业等,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参与测试的对象均为健康人群,具备正常认知能力。实验开始前没有吸烟,亦或是喝咖啡等,膀胱排空,并在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划分,年龄在18至45岁范围内为青年人群,年龄在46至60岁的为中年人群,年龄超过60岁的为老年人群,试验在实验室进行,
        测试前人员均安静休息了5至10分钟左右,并将处于静息状态下被测人员的生理信号指标进行了计量,以为后续的值比对奠定基础。实验过程中不可与人员谈论,告知人员避免出现深呼吸、吸烟等动作,以免影响实验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3)实验方法
        让测试对象通过电脑观看竹林景观及城市环境,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确保电脑及内容的抑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者各身体指标的变化,包括脑波、收缩压、脉搏等,现让测试对象观看空白屏幕,之后依次按照城市环境、竹林景观、城市环境、竹径景观的顺序进行观看。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测试对象的平均值变化。
        2、结果
        (1)总体视觉刺激后生理指标的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测试对象经城市图片的刺激后,相较于安静状态,其highα脑波幅值呈明显下降趋势,而highβ则明显提高;血压、脉搏也有所提高,但不是很明显。在观赏竹林照片的过程中,测试对象的highα脑波幅值急剧上升,而highβ脑波幅值则显著降低;在观赏竹径照片的过程中,测试对象的highα脑波幅值呈明显上升趋势,而highβ脑波幅值及收缩压、脉搏则有明显降低。由此就可说明,竹林景观充分发挥着视觉刺激作用,观赏者的生理指标有明显变化。


        (2)不同性别测试对象经视觉刺激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本次实验发现,通过与安静状态相关指标的比较,城市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男女性的highα脑波幅值,促进highβ脑波幅值的提高,尤其是女性,其血压升高更加明显,而男性血压及脉搏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就可说明,男女观赏者在观看竹林及竹径照片后,其highα脑波幅值呈明显升高趋势,而highβ脑波幅值则明显降低,尤其是对女性血压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相较于城市照片,测试对象在观看竹林、竹径照片后男女的highα有明显提高,而highβ脑波幅值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男女血压的降低及脉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上述内容得出,男女性别在生理指标变化方面无较大差异。
        (3)不同年龄段测试对象经视觉刺激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通过实验发现,相较于安静状态,经城市照片的视觉刺激后,各年龄段的highα脑波幅值有明显降低,而highβ脑波幅值有明显提高,尤其是青年人群,在此过程中测试对老人的血压、脉搏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相较于安静状态下,测试对象经竹林、竹径照片的视觉刺激后,其highα脑波幅值有明显提升,尤其是青年、中年人群,老年人群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另外,相较于城市环境,各年龄段人群经竹林和竹径照片的视觉刺激后,其highα脑波幅值有明显上升,而highβ脑波幅值则处于下降趋势,而对于血压、脉搏均值的影响,青年人群更加明显。
        3、讨论
        (1)观赏竹景观会对人体的生理造成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城市环境的模拟,本次测试对象的身体均呈较为紧张状态,从而α、β脑波幅值、收缩压等有明显的生理反应;经竹林景观环境的模拟刺激,测试对象也有出现积极的生理反应,相较于城市环境变化,此状态下更加明显。由此就可说明竹林景观环境可充分发挥平静、放松的作用,有利于舒缓紧张感、缓解压力,此结论与大量的学者研究结论相符,自然环境能够放松人的生理。
        (2)观赏竹景观会对人体产生促进作用
        通过对本次测试对象的观察发现,不同性别人群经景观刺激后所表现出的反应存在差异,女性的敏感度主要体现在环境变化方面,这可能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加情绪化有一定关系,且女性的感知也是非常敏锐的,可对环境的细微变化进行捕捉。另外,在对各年龄段人员进行考察发现,其在对竹林景观进行观赏时,受视觉的刺激其生理反应明显,尤其是青年人群,敏感度更高,其次为中年人群,而相较于前两者,老年人群的生理指标变化则不明显。
        (3)竹林、竹径景观会对人体生理造成影响
        通常本次实验得出,竹林、竹径景观的视觉刺激对人的生理影响表现差异不大,这与实验取景单一、景观差异缺乏针对性有一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探究观赏竹景观对人的视觉生理影响,就可在基于此前提下,将测试对象扩展大不同工种、不同职业等方面,同时也可将观赏竹绿化材料与其它园林元素进行配置,包括花灌木、植物等,有利于提高观赏效益。
        综上,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观赏竹属于重要元素,可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地环境,且还可起到放松心情,带给人美感的作用,可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不同观赏特性的竹景观,对人生理、心理造成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统一,想要进一步的进行科学的定量,就需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以确保竹类植物更加合理应用到环境改善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栋.观赏竹的特色分类与园林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2017,4:45-47.
        [2]刘永红,张艳峰,周围,等.竹林景观美学价值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187-190.
        [3]杨雪.基于人体多感官的观赏竹景观评价[J].四川农业大学,2017,23(1):567-568.
        [4]康宁,李树华,刘国杰.苹果花树叶的观赏活动对人体脑波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23(4):62-68.
        [5]姜涛,杨雪,吕兵洋,等.观赏竹景观对不同人群的视觉生理影响[J].竹子研究汇刊,2017(2):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