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交叉学科知识的运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李晔
[导读] 现行课程结构以“模块”加“专题”两部分组成,突出了多样性和层次性

        李晔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无锡市214200

        摘要:现行课程结构以“模块”加“专题”两部分组成,突出了多样性和层次性,整合了多个相邻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科定位”的缺陷。新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及相关考试涉及大量的地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新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及相关考试涉及大量的地理知识,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理知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地理知识  学科渗透
一绪  论
        将地理知识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成因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以部编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对教科书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并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历史教学中的自然地理
(一)地理沿革
        中国古代历史从古代三代开始,朝代更迭,疆域变迁不断。秦朝的领土是这样描述的:从东到海,从西到流沙,从北到阴山,从南到南中国海。然而,中国古代有许多地方与今天的地名不符。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比较古代历史地图和现行地图,以获得秦朝的领土。同时通过对历代历史地图的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
(二)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
        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中,总结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无论苏联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如何,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导致了苏联农业的又一次危机。本文涉及自然地理、土壤和植被的气候类型及其相关知识,因为相关内容必须结合历史地图,在气候类型区地图上标明苏联,结合玉米地理条件,找出适合苏联地区种植的玉米,得出结论,并根据教材客观评价改革。然后与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找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总结历史上对这些“改革”的认识,进一步落实对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要求。
(三)地形地貌
        现行教科书大多涉及地形,在描述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农业的发展时,应用历史地图集指导学生的学习。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的课程,从地理地形因素的角度解释了欧洲文明形态与亚洲文明的差异。分别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代表。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西古代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欧洲小而散的地貌成为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源泉。而地大物博的东方大多采取了中央集权制。东西方文明在政治发展模式上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二、历史教学中的人文地理
(一)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间迁移和永久居住变化的现象。“经济重心难移”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农业、手工业等历史事实的分析,结合历史地图集,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现象。这与中国古代三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唐朝中期以前,北方的经济远远超过南方。

安史之乱以后,黄河中下游的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了北方。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包括西晋末年、唐中后期等。中原地区向南方地人口迁移,一方面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到南宋中期,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完全转向南方。在经济中心南移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加入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找到对这一学科的新的解读角度,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二)农业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2与农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特别是与中国历史有关的部分。自古以来,中国就建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在描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历代疆域演变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疆域并没有实质性的扩张。汉朝、隋朝、唐朝和其他朝代,将他们的领土扩展到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但这片领土并没有持续很久。只有清朝最终制定了今天中国的基本地图。一些学生会有一个问题:既然运输食物的成本很高,为什么不在农业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地形、土壤、科技、交通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列出中国古代小麦的亩产量和现代科技小麦的亩产量水平,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差距。罗布泊,中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现在只是一个盐壳。在1960年代,罗布泊还是一个大湖,但到了1970年代,它已经完全干涸,并迅速恶化。究其原因,是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当地人在罗布泊附近大面积砍伐胡杨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南疆的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为了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但是没有扭转这种局面。在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同时,注重保护当地环境,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使学生形成生态历史观。
(三)军事地理
        现代战争和军事活动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地球,它的生物圈,大气层的所有方面,甚至外层空间。军事地理学的范围和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诸多方面,已成为影响军事活动的一个大型开放系统。该教材的选修部分虽然军事内容丰富,但叙述简短,忽略了地理环境对军事的影响。选修课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讲述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些局部战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军事地理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德国的失败原因,霍金的计划,和德国可以适当地借助军事地理分析:德国位于中欧,以平原地形为主,并毗邻法国和俄罗斯两大强国,所以德国必须使用最强大的力量迅速摧毁法国,避开两条战线,然后利用其领土改善交通系统,迅速李击败了俄罗斯在东方。由于俄国军队作战能力低下,德国军队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西线,而少数兵力则用于控制东线,主要用于防御。然而在战前,德皇威廉二世命令总参谋部修改计划,加强在东线的兵力。战争爆发后,德国军队在西线陷入了僵局,而俄国军队在东线并没有被彻底击败。因此,德国被迫在两条战线上作战,这对士兵来说是个可怕的错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知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但是,历史教学必须以此为基础,历史课不能变成地理课。毕竟,历史和地理不属于同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代晓宇.略谈历史教学中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以地理知识的应用为例[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8):P.1-1.
[2]葛飞娅.语文学科渗透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D].2020.
[3]夏明慧.高中历史中的交叉学科教学分析[J].吉林教育,2019(Z4).
[4]杨凯.如何化解初中地理学科知识渗透于历史学科教学难题[J].赢未来,2018,000(001):P.112-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