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宁聘皇,刘志慧
[导读] 初级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宁聘皇,刘志慧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锁石中心学校,湖南娄底417700
        摘要:初级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一定的知识和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已知信息和一些生活经验的思维联想,实现思维的分歧。在语文课上,我们应该注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只有通过观察和思考,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小学生相比,初级中学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强,但思考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探讨了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要注重学习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作为一名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我们共同探索的课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汉语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因此,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助学生发展写作技巧和语文能力。第二,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创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逻辑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僵化,习惯于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会被老师误解为学生扰乱课堂纪律,不能反映课堂互动的本质。当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们就会失去与老师互动的兴趣和勇气,不敢大胆地说话,或者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便在思考时变得更受欢迎。结果,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着统一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二)忽略对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表现,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堂都是根据入学考试的要求和标准来讲解相应的知识,课堂上没有有效的沟通,学生对学习的疑问没有及时得到解答。对于各种基础知识,教师过分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某些内容的表面认知和对知识的理解不足。在学生尚未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就直接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中心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依赖于这种教学模式。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学科思维培养。
        汉语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知识与人文并存。学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又称语文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对文章、句子、词汇的鉴赏性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来学习,当面对词汇、句子和文章时,他们可以准确地判断词汇、句子、文章等的表扬和批评,并可以发表评论。我们来举个例子。

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诗中,作者对“推”或“敲”的运用是中国思想的最佳体现。作者在审视与敲击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敲击” ,它更符合当时的情境与意境,也更符合整首古诗所反映的闲适与惬意。因此,在初中语文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不断地从外界获得相应的信息,并能够引导学生提取和加工信息,使知识内化; 其次,教师还必须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为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和条件; 最后,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群体合作来增强知识。理解和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主题思维。
2、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标准下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原创性、灵活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一种思维方式,习惯于一步一步地学习,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学方面,教师首先要根据初级中学的语文课程大纲和课文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提问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思维,让学生运用审视和提问的态度。问题。就像在学习《散步》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篇文章叫”散步” ?如果你换个题目,什么会更好?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就像在学习《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有一些描写大雪的片段。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多方位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和总结大雪景色的描述。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头脑风暴的想法,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相关的写作材料,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置开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3、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以理性的、反思的、辩证的方式看待问题。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自己。它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性格塑造、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初级中学批判性思维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验证证据,并得出最终结论; 第二,独立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因此,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地发挥。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各种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手段。因此,作为一名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在未来学习,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辅耀.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 000(019):1-1.
[2]甘齐连.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8):80.
[3]张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19, 000(014):1-1.
[4]姜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新课程(中学版), 2018, 000(003):187.
[5]刁婷婷.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明日, 2019(39):0158-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