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进校园实践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2月   作者:郑小艳
[导读]

郑小艳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232-01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政策》中提到,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戏曲活动,积极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要“支持戏曲剧本创作”“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推动戏曲进校园,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异常优秀的戏曲演出。鼓励学校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鼓励中小学与本地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鼓励中小学特聘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发[2015]2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豫宣通[2016]60号)的精神,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开足开齐有关戏曲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推动河南豫剧的传承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从而实现豫剧的全面推广和普及。这一重要举措的实施,对弘扬戏曲文化,拓展听众群体,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由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传统戏曲中所沉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德育、美育教育的发展。当前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对科学文化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大学生的发展潜能,豫剧音乐文化进课堂,则成为重要的途径。
        一、豫剧进校园的实践途径
        (一)编写校本教材,让豫剧学习课程化
        编教材、有课时、有检验是豫剧进入课堂的保证。开设豫剧学习课程,将豫剧融入学校艺术课堂教学中,作为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上课的参考依据,好的教材能使课程上的系统连贯,是能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真正达到提高的前提。主要教学内容为教唱音乐教师比较擅长的豫剧唱段和欣赏名段,巧借课程建设之东风,向全体学生普及豫剧知识。增设豫剧课程,并且每学年都有系统的计划,经典的唱段如《花木兰》选段、《朝阳沟》选段、《穆桂英挂帅》选段、《七品芝麻官》选段等都列入必唱的曲目。
        (二)组建社团,让豫剧学习特色化
        组建豫剧社团,每个社团都有专职的老师负责,有系统的学习内容,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挑选有戏曲特长和对戏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提升社团成员表演水平。学期末带领社团内学员一起举办豫剧社团联谊会。社团活动重在过程,注重在豫剧唱腔、身段表演等方面进行学习。在唱腔的学习中,音乐教师在戏曲演唱上都有所欠缺。所以大都借助音像资料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进行模仿,教师再进行纠正。


或者邀请豫剧的专业演员进行现场的教学,在领着学生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豫剧的兴趣。
        (三)借力姐妹学科,让豫剧学习普及化
        学生时代是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对传统文化情感和对文化价值认同的关键时期。让豫剧学习普及化,营建校园豫剧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校园豫剧文化知识推广和宣传,让豫剧深入师生心中。结合美术课,开展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欣赏与教育,讲授戏曲脸谱、服饰、造型等知识,组织开展戏曲脸谱画、人物画等比赛。结合体育课,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及戏曲广播操的创编。结合语文课,开展经典诵读、戏曲知识竞赛等传统文化的教育。结合大队委或者团委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以戏曲为主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以戏曲进校园活动为抓手,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戏曲社团排练室、戏曲体验室、传统文化展厅、文化长廊;制作豫剧进校园版面,图文并茂,在校园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校园大环境里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利用校园广播室播放经典唱段,调整上下课铃声,融入戏曲元素;在学校显著位置制作经典戏曲人物形象、雕塑等。
        (四)邀请名家剧团,让豫剧学习多样化
        邀请名家亲临学校开展豫剧讲座及作兼职豫剧教师已经成为各实验校的一种常态化教学方式,剧团的专业演员定期给社团的师生们带去专业的唱段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使得学生们学习豫剧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各地市基本上都有当地的豫剧团,郑州、鹤壁、济源、漯河、安阳、开封,尤其是开封的豫剧团很多,而且又是祥符调的发源地,名家名角很多,我国著名的豫剧名家李数建艺术研究中心在河南大学,这么多宝贵的社会资源,都给当地的豫剧进校园带去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邀请剧团到学校演出,让学生感受戏曲“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的魅力,从一招一式、唱念做打中加深对豫剧的理解和感悟。还有省内各大剧团定期的“送戏进校园“,带去的折子戏都在逐渐的让中小学生了解豫剧、接纳豫剧、喜欢听豫剧、喜欢唱豫剧。
        (五)教师队伍走出去,让豫剧学习专业化
        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都不擅长豫剧,要让豫剧进课堂着实有点赶鸭子上架,但是学无止境,我们的音乐教师们,纷纷走出去,拜访名家,学习豫剧。一唱一念,一招一式,到现在教师们,基本都能唱上几与句经典唱段。积极参加开展教师培训,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河南省教育厅也加强的师资培训,依托高校、专业艺术院团的戏曲专业专家,对有特长的教师、音乐教师进行戏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
        豫剧作为地方特色浓厚的戏曲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其引进音乐课堂,了解音乐文化,树立当代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豫剧音乐文化的向往,从而有利于弘扬与传承其音乐文化。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要牢固把握音乐课堂这个弘扬与传承音乐艺术的基础阵地,通过让豫剧走进课堂,教育与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豫剧,学习豫剧,并且热爱它,传播它,让豫剧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郑小艳: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音乐名师、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