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9月上   作者:陈芳
[导读]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但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文明礼仪习惯对小学生的重要程度不可忽视。

重庆市铜梁区侣俸小学  陈芳

摘要: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但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文明礼仪习惯对小学生的重要程度不可忽视。在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此,学校应当积极配合,为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提供坚实后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时,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培养措施,教师在教导学生过程中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文明有礼的生活学习氛围。
关键词:文明礼仪;小学生;教育
        讲文明,讲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但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不应仅停留在对历史文化的骄傲上,在现代,礼仪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明素养,对于个体而言,能够在人际交往和融入社会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讲礼貌有素养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对于国家而言,能够维护社会稳定,甚至会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外界对一个人的认识,首先从他的文明素养开始,一个人的文明礼仪直接体现了他的内在素养,能够表现出这个人对他人尊重的意识,尊重他人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文明礼仪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加强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学校是小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也需要明白教育的根本意义,即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而育人的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笔者认为有以下措施。
        一、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添加趣味。例如,教师可以用《孔融让梨》这一寓言故事,来进行情景再现的模拟表演。教师在课前需要制作情景台词,之后将所有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学生需要提前学习台词,小组讨论表演内容。在课堂中,教师随机挑选小组表演。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对孔融让梨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能直观的感受到礼让长辈是优秀的礼仪习惯。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召开以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由教师为大家讲解礼仪的由来及用途,亦或是在活动中播放一些弘扬中国礼仪文化的正能量短片,供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在活动后交流心得感悟。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文明小标兵”评选活动,通过学生在学校中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选,评选结果要予以公示,且对“文明小标兵”进行一定的奖励。
        二、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是指引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引路人,班级教育对于学生个人习惯、道德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力。


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不可以只想着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师傅就会有什么样的徒弟。教师在班级中的言语,品行,道德习惯都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例如,教师如果不尊重后勤服务人员,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也不需要尊重他人 ;教师如果在班级中时常辱骂学生或对学生动粗,学生的性格也会特别暴躁,且爱讲脏话.以上行为都会造成学生有一个不文明,不礼貌的生活习惯。在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许多教师都认为师生之间不需要使用礼貌用语。对小学生来说,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没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班级,对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对此,教师可以开展“班级礼貌周”的主题教育活动,规则是在一周内班级成员必须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上学路上见到同学要问候“早上好”。对于教师及长辈要称呼“您”,得到别人帮助后,要说“谢谢”。教师也可以以身作则,协同其他教师,为学生进行一个礼貌用语的实际应用展示。在学生们坚持一周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能否以身作则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的重视,为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三、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小学生在公共场所讲文明的习惯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总会出入许多的公共场所。这些公共场所与学校不同,在学校中学生会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而在这里学生更多的是要展现自己的文明礼仪习惯。这也要求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有哪些文明礼仪习惯,以及在公共场所学生应该怎么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插入公共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例如,在很多公共场所会有提醒学生“禁止喧哗”的标识。教师可以举办校园标识创意大赛,活动规则为,学生需针对校园公共场所,制定一些能够提醒大家在公共场所,讲文明,懂礼貌的标识,这可以提醒学生在出入公共场所时注意观察场所张贴的礼貌标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陪同孩子学生出行公共场所时,要适当的提醒学生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习惯。例如,在班级组织看电影的时候,教师应提醒学生不可以大声喧哗,要注意坐姿,不能脱鞋子等。在陪同学生班级出游搭乘公共汽车时,要提醒学生不可以吃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不能在车上吸烟,见到老人、小朋友、孕妇时,一定要主动让座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往后的健全人格的发展十分重要。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家庭、社会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学习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标杆。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参考文献
[1]吴庭江 . 让文明礼仪之光照亮校园——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J]. 学苑教育 , 2017(18).
[2]邓慧 .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棵“礼仪树”——浅谈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J]. 新课程 ( 上 ), 2017(1):213-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