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付海涛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领导人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
        付海涛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领导人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重要指南。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现状,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构成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具有明确的理论支撑,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会阻碍大学生爱国理念的形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最新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以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成效,让爱国的信念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1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是具象化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是亿万中华儿女坚定前行的重要推动力。若是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作为理念支撑,学生的实践行为将会失去重心,很有可能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中失去初心,无法为祖国未来发展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而中国精神便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的粘合剂。如何实现中国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祖国人才培养和建设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以报效国家为终身奋斗理念,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1.2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爱国是留存于世间最为真挚、深层而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品德的来源。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的种子深埋于学生心中,随着时间的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将会成为学生骨血中的一部分。一直以来,爱国主义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路程当中,随着岁月的更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我们国家从来不缺为祖国存亡兴盛而四处奔走,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而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也从舍身取义的献身精神发展为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无论是历史赋予的爱国主义内涵,还是红色革命所增添的爱国主义内涵,都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各大高校已经将立德树人列为教育目标之一,这一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以发扬和传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为重点教学内容,以便于激发蕴藏于大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促进大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精神。只有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才,才能成为国家发展建设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1.3有利于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但局部地区依旧存在动荡和战火,单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依旧笼罩在世界的上空。这些充斥于和平间隙的不稳定因素成为了世界稳定发展的阻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侵略。这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以及在国际事务处理中的话语权,不断向我国输送极端民主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妄想在思想道德层面消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进而达成文化渗透的目标。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部分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效率,恶意散播诋毁党和政府的言论,企图制造国内恐慌和加剧民族矛盾冲突,以此撼动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此时,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便于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在纷乱复杂的国际形式中坚定信念,以顽强的信念抵御外来消极思想,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
        2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主要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灌溉,导致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和乏味,无法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革新教学内容,部分教材内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具备教育意义。目前,课堂教育活动存在理论知识空泛,和实际情况脱离的情况,无法利用现实情况对理论知识进行解析,或者在课堂教育上,无法多角度地结合实际,以至于无法正确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而爱国主义的实践教育,更多以校园或者班级活动为主,缺乏明确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规划,以至于实践教育活动仅仅停留在表层,无法真正发挥实践教育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最大效用。
        2.2缺乏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在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确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意识,提高学生对国家的情感,最终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贯彻到自身的日常行为活动当中,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始终践行着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理念。根据对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行调研可以知晓,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而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行为加以重视。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国家历史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也同样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做到知行合一,既要知晓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做好相关爱国主义实践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生深埋于心的爱国主义情况展现出来,以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此构建一个爱国主义认知、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完整化、系统化的教育系统,进而达成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学目标。


        2.3学生缺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九零后转变为零零后,这群学生经历过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洗礼以后,已经形成了初级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这些学生还不具备爱国主义自觉性,部分学生本身意志较为薄弱,缺乏爱国理性,容易陷入极端爱国主义情绪当中,常常发表一些言辞过于激烈的话语,无法将爱国主义情感投入到正确的途径当中。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网络生活中,言辞不当时有发生,大学生对于自己所代表的言论,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义务担忧,对问题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而没有和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缺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至于无法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进行统一。
        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3.1革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中国的发展始终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中,高校的发展和进步也和自身的校园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校园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校史馆和博物馆等文化载体的作用,做好历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高校还应该重视教学改革的实施,挖掘本区域内的红色历史文化,对学生加以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以便于学生能够领悟红色历史中各个革命烈士的先进精神,以此激励自身,致力成为对时代和国家发展有用的栋梁之材。
        同时,高校还应该强化课堂教育作用,将课堂活动作为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为此,高校应该探寻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实现爱国主义传统理念和新时代精神的融合统一,构建科学有效地课堂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便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问题,将爱国主义教学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上。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时代的主旋律,重视中国精神的弘扬,以便于广大大学生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拥护者。另外,高校党委和团委等部门应该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加以重视,利用学生活动、公告栏宣传和影视等媒介,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多样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2致力于系统化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达成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应该不断革新调整。首先,高校应该确定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并确保自身的所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为实现系统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所服务。首先,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教育目标为构建一个爱国主义认知、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的完整化、系统化的教育系统。为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能够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在充分知晓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情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整合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教学手段,以便于实现大学生认知和实践的统一。其次,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具备时代性,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始终根植于社会实践中,不能脱离实际,并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在这一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情况,选择适宜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避免爱国主义教学和专业情况不相匹配。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线下教育,还应该发挥线上教育的作用,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比如,构建类似于“学习强国”类的软件,通过适宜的宣传手段让高校大学生使用这种软件。同时,高校还可以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作用,在校园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以便于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改教育主题,鼓励学生投身于祖国的发展建设,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3.3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增加大学生的爱国自觉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出以来,核心价值观念便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迎来了经济市场的繁荣,同时,在文化上个西方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西方的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等消极观念蜂拥而至。大学生本身心性不够坚定,外来文化的侵袭容易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理念,导致集体意识确实和爱国主义自觉性不足。因此,高校应该加快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先进积极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固学生的信仰,让学生能够拥有足够坚定的意志抵抗外来文化的侵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中,爱国是对每一位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倡人人怀有一颗爱国之心,并将自己的爱国之情践行到日常生活行为当中,在行动和实践上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凝聚人心的力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再被动践行爱国主义教育,而是主动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始终将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自身的人生价值追求当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心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当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最终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高效还应该定期组织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参观实践活动,在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明白今日中国享有的和平是前人英勇奋斗、誓死捍卫的结果,让学生在缅怀烈士和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今后的日常活动中不断践行爱国主义理念。
        4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就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发展,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探究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以创新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手段,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满腔热情化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代莉莎.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与途径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000(032).
[2]林高涵.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高教学刊, 2017, 000(005).
[3]郭禹含.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