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生物,我是行动者——巧用自制生物模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毛春菊
[导读]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毛春菊
        芷江侗族自治县罗旧镇中学  湖南省 怀化市  419100
        摘要: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虽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生动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物世界之美,但初中生毕竟阅历与理解力有限,有些生物原理仍晦涩难懂。而课堂上巧用生活中一些简易材料制作的生物模型,可增强感性认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制生物模型;巧用模型;课堂效率
        前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1]
        一、生物模型内涵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2]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观察事物,如果不能直接观察实物,可利用模型代替。
        二、自制生物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1.实验材料。
        制作生物模型的材料有的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有的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但无论什么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易获取的材料,甚至有的是某些废弃物的再利用。
        2.制作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有的模型是教师课前就制作好的,用于导入新课,如眼球的结构模型;有的是教师准备好材料,学生当堂制作,如:生物进化树模型;有的是学生课后自备材料制作,如动植物细胞模型。学生自制模型时,要求2-4人一组,先列出制作模型的要点,再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上交。
        3.分享与评价。
        模型制作好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展示成果,并介绍模型。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评价模型。若模型有待改进,一定要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三、利用自制生物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利用自制生物模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可以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发现模型对于学生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自制模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案例一:
        “心脏的结构”是七年级下册人体血液循环这一节的内容。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出示心脏的平面模式图,学生往往难以在观察平面图中理解并记住心脏的立体结构。因此,我在课前采用超级黏土捏制了心脏的立体结构模型。带着制作好的模型上课堂,一下子就吸住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直接就观察到心脏有四个腔,自然而然地去探究四个腔有什么作用?与之相连的血管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这样简易的一个模型就把学生要学的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并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自制生物模型突破重、难点,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复杂的生理过程。而自制的生物模型常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案例二:
        在讲解“人体的呼吸运动过程”这一内容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当人体吸气时,为什么肋间肌和膈肌是收缩的?胸廓是增大的?当人体呼气时,为什么相反?哪怕是用视频展示这一生理过程,学生都觉得这一知识晦涩难懂。故我用四张长条硬卡纸分别模拟了胸廓前方的一段胸骨,胸廓后方的一段脊柱、胸骨和脊柱之间的两条肋骨,两卡纸间用线固定,这样就制作好一个简易的胸廓模型。
        3.利用自制生物模型小结知识点,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哪怕是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已达到一定程度,也没有自制的生物模型来的更形象、更生动、印象更深刻。
        案例三:
        肾单位是人体泌尿系统这一节的核心概念。只有掌握了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才能理解人体的尿液是如何形成的。肾单位是肾的微观结构,因为实验室不具备观察条件,所以每次在小结该章节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肾单位的知识结构掌握的最差。为此不妨制作生物模型放大这个微观结构,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自制生物模型上好复习课,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复习课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对所学单元知识进行巩固梳理,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当初二生物中考总复习时,我都觉得时间紧,内容多。直到我发现用生物模型去上复习课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确保每位学生把核心知识系统化掌握。
        案例四:
        (1)复习内容。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2)课前准备。学生分组用3D笔绘制T4噬菌体病毒结构模型,大肠杆菌细菌结构模型,酵母菌真菌结构模型。
        (3)课堂实录片段。按老师要求小组在模型框中依次找出:T4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模型,再由学生分别介绍该模型的名称,所属类别,结构特点。在学生侃侃而谈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记住了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4)课后反思。所有的模型都是学生据以往所学知识制作的。制作和介绍模型的过程就是把核心知识点复述一遍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真正主动吸收了重要知识。
        结论:对生物模型的建构过程就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究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活动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与领悟能力,归纳能力与迁移能力。在分享探究成果时,学生们看到自制的生物模型,他们的自豪感、成就感、自信心油然而生。让我们师生都行动起来吧,积极地制作一些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生物模型,切莫小视了这些小模型,课堂上可有大作为!既能提升生物课堂效率,又能使学生感悟生命之奥秘与美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邵文静.浅谈自制模型对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影响[J].中学生物学,2014,30(5):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